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甘肃 > 最新动态
兰州以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创新策源地”
日期: 2022年02月17日 09:40      
【字号:

  兰州市自201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以来,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线,聚焦提升前沿基础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要素集约、人才集聚、政策集成,在高层次人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企业科创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下,连续两年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

  注重创新主体建设,支撑原始创新

  近年来,兰州市立足自身优势,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支持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全市高质量提供科技供给。目前,兰州市已拥有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所,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66家。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9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2个,有以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新型研发机构13个。

  注重重大平台建设,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兰州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510所等在兰高校院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载体在兰州布局建设。持续推进“甘肃省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组建“多肽科学与多肽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等平台建设。省部共建的“干旱生境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实现近8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0”的突破。

  注重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近年来,兰州市聚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在科研、产业、服务、金融等环节相互支撑、联动合作,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不断放大创新的辐射效应,催生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衍生出了一批令人振奋的科创成果。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兰州地区有25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先后发展了双叶型人工心脏瓣膜、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及产业化、鸡球虫病活卵囊疫苗产业化等一批生物医药产品;扶持了M20甲醇汽油、高稳定性高活性汽车尾气催化剂前驱体、中空纤维纳滤膜等新材料项目的产业化;研制了复合金属陶瓷缸套、500米级可回收式水下湿气流量计、光催化复合氧化水处理仪等仪器装置;转化了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准确度电容薄膜型真空测量设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遴选支持的2个项目分别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项目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2018城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项目入选了“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成果转化亮点项目”。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和“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上两家单位均被省市列入科技项目多次支持。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区域人才高地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高站位、大格局,积极发挥省会城市政策集聚效应,强化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努力打造“高水平引进、全方位支持”的人才高地。实施30万大学生留兰就业创业计划,连续8年设立“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专项”,举办了四届兰州市“活力金城”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了兰州市重点人才项目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揭榜挂帅”等活动。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甘肃省4名科学家新入选。其中,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周又和教授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研究员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截止目前,在兰两院院士达到17人(不含双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