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007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306-10-2019-999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19年07月24日 发布日期: 2019年07月24日
发文字号: 国科建议社〔2019〕135号 有 效 性: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007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海洋药物研发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深海生物及基因资源丰富、独特,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随着近年来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生物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洋药物研究目前已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
    科技部高度重视海洋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与自然资源部、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型海洋药物和先导化合物研发、海洋药源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功能天然产物发掘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围绕“海洋传统药源生物(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功能天然产物发掘、优化与合成”“海洋功能天然产物规模化制备与利用评价”等研究内容,立项支持了40余个课题,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超过3亿元。“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领域“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重点专项中,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设置了“海洋药物与高端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近海生物资源评价与养护”“绿色海洋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等专题任务,共立项支持14个项目,累计投入中央财政经费近3亿元,逐渐形成了一批致力于海洋新型药物和先导化合物研发的攻关团队。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国海洋药物研发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团队首创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刘琴教授团队与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获一类新兽药证书,实现了水产养殖业通过疫苗取代抗生素防控疫病,助力无抗食品绿色产业链发展。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已于2018年7月顺利完成临床3期试验,标志着该新药研制已经迈过申请上市前的最关键一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建立了目前世界库藏量最大、种类数最多的深海微生物资源库—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创办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实验室等一批海洋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设完善,开始发挥支撑作用。
    自然资源部在推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与财政部在推动“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中,将该产业作为重点进行支持,指导15个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重点推进海洋生物相关产业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二是联合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印发实施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从银行信贷、股权债券融资、保险服务和保障、多元融资等方面加快推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但是,我国海洋药物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亟需在资源获取与候选药物高效发现、目标物规模化制备、成药性规范化评价、产业化集成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下一步,针对建议中提到的加强自主创新、增加海洋药物科研投入、实施大科学计划等建议,科技部将在“十三五”时期国家科技规划和项目部署基础上,在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中,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专题,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开展研究。对于打造“蓝色药库”的建议,将会同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并在出台有关政策意见时予以重点支持。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技部
                                            2019年7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