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 引 号: 306-10-2021-778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30日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6日
发文字号: 国科提案社〔2021〕第106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科提案社〔2021〕第106号

薛建辉等5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于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技部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领域建设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等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湖泊与环境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自然资源部围绕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的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中心,在湖北、贵州等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应用。依托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南京大学建立的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对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开展系列研究。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联合全国269家优势科研单位、5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风险与成因、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的筛选与验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决策平台建设等主要内容开展联合研究和集中攻关。同时,向沿江58个重点城市派驻专家团队进行跟踪研究与技术帮扶。201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48家,组建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共建、共研、共享协同创新机制,为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期,科技部正在研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十四五”领域布局有关工作,并将充分考虑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需求,鼓励由江苏省牵头,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为建设美丽长江提供技术支撑。

  二、关于在“十四五”期间,设立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科技专项的建议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工作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十四五”期间将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局域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通过“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以长江大保护和水安全瓶颈问题为导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注重科技创新与解决流域实际问题相结合,提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技术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长江大保护与水安全等相关方向科技创新工作。

  三、关于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的主体作用的建议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号),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一是推动组建一批绿色联盟。目前,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部已建成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余个绿色技术创新类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扩散,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建设绿色技术银行。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部市会商,正式启动绿色技术银行建设。通过绿色技术银行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化的主体作用,在长三角区域承接了高新区地表水环境一体化治理、超低能耗数据中心建设示范工程等绿色技术转移转化项目。

  三是建立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生态环境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针对重点地区和行业等开设技术帮扶专档专区,展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典型案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四、关于构建长江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智慧平台的建议

  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自2019年1月起,基于断面监测结果向沿江地市级人民政府通报水质预警信息。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共享全部国控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与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深度合作,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交换、互联共享。组建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建设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质控和应急平台,全面提升产学研用一体化监测支撑能力。在长江流域设置约2.3万个水环境监测站点,对1.3万个地表水断面、3600座水质自动站、147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083个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730个地下水点位开展监测,科学全面评估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部门间监测数据共享,并推进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质控和应急平台(一期)建设,选取重点水域,开展污染物通量、生物毒性监测试点,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能力,为实现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建设美丽长江提供技术保障,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 技 部
                2021年8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