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市科普基地建设”通过专家验收
日期:
2012年06月20日 09:44
来源:重庆市科委
一是成功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普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台《重庆市科普基地评审认定细则》,明确由相关市级部门联合,按照分类评审、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审方式,现场考察、指标评分、综合评议的评审流程认定科普基地,形成了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成功构建开放协作的科普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出台《重庆市科普基地创建及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达标认定、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模式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建设科普基地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我市科普基地建设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是有力推动全市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有重庆科技馆、南山植物园等38家单位成为市级科普基地,累计开展“重庆少儿校外科普文化节”等重大科普活动673项,直接受益群众超过800万人。
6月7日,重庆市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市科普基地建设”通过专家验收。通过项目实施,重庆市科普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普能力大幅提高,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成功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普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台《重庆市科普基地评审认定细则》,明确由相关市级部门联合,按照分类评审、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审方式,现场考察、指标评分、综合评议的评审流程认定科普基地,形成了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成功构建开放协作的科普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出台《重庆市科普基地创建及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达标认定、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模式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建设科普基地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我市科普基地建设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是有力推动全市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有重庆科技馆、南山植物园等38家单位成为市级科普基地,累计开展“重庆少儿校外科普文化节”等重大科普活动673项,直接受益群众超过800万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