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2012年发展状况
日期:
2013年05月24日 09:34
来源:重庆市科委
盘点2012年工作,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按照“两服务(服务基层科技工作、服务产业集群)”的思路展开工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北碚中心在大学科技园区、两江新区蔡家组团设立分中心,形成区级中心——园区中心——行业中心“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检测中心整合全市23家科技检测机构的资源,建立起“检测超市”,拓宽了为广大企业服务的范围与能力,帮助1000多家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管理、检测体系,并提供长期咨询服务。仪表功能材料中心“三本期刊、三个会议、四个机构”的专业服务平台辐射全国材料行业。二是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潼南中心成立了以服务“绿色蔬菜”为特色的两江蔬菜分中心,服务潼南“蔬菜产业”。石柱中心围绕辣椒、黄连、长毛兔等六大支柱产业组建网上特色产业研究中心,为石柱黄连、长毛兔居“全国第一”的产业优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璧山鞋业中心利用当地皮鞋这一特色产业,建立鞋样基地网等三个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南川区生产力中心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设立占地1000平方米的特色生物资源及生物技术“川渝重点实验室”,推动跨区域的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发展。仪表功能材料中心与日本、德国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关系,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2012年全市中心从国际及港澳台引进项目62项,与国际及港澳台进行人员交流1920人次,引进资金3.55亿元。
2012年,重庆市新认定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市级4家。至此,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71家,其中国家级中心9家,市级中心25家,总资产19.07亿元,从业人员831人,38个区县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各生产力中心累计服务企业1.74万家,增加就业75351个,引进项目45个,联系科研机构964个,联系专家5787名,为企业增加收入37.05亿元,增加利润3.14亿元,实现服务收入1.88亿元。
盘点2012年工作,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按照“两服务(服务基层科技工作、服务产业集群)”的思路展开工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北碚中心在大学科技园区、两江新区蔡家组团设立分中心,形成区级中心——园区中心——行业中心“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检测中心整合全市23家科技检测机构的资源,建立起“检测超市”,拓宽了为广大企业服务的范围与能力,帮助1000多家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管理、检测体系,并提供长期咨询服务。仪表功能材料中心“三本期刊、三个会议、四个机构”的专业服务平台辐射全国材料行业。二是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潼南中心成立了以服务“绿色蔬菜”为特色的两江蔬菜分中心,服务潼南“蔬菜产业”。石柱中心围绕辣椒、黄连、长毛兔等六大支柱产业组建网上特色产业研究中心,为石柱黄连、长毛兔居“全国第一”的产业优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璧山鞋业中心利用当地皮鞋这一特色产业,建立鞋样基地网等三个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南川区生产力中心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设立占地1000平方米的特色生物资源及生物技术“川渝重点实验室”,推动跨区域的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发展。仪表功能材料中心与日本、德国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关系,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2012年全市中心从国际及港澳台引进项目62项,与国际及港澳台进行人员交流1920人次,引进资金3.55亿元。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