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委四举措大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日期:
2014年05月14日 17:00
来源:重庆市科委
一是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7个“151”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技金融的牵引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服务和支撑,培育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全息交通指挥与控制、现代农业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启动45个“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区县特色产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形成一批规模10亿元以上的经济增长点或惠及10万人以上的科技应用示范点。
二是启动实施引智引资行动。转变科技管理部门职能,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含机器人及其自动化装备)、医药化工与材料、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7个领域引进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若干独立研发公司和科研机构落户重庆,吸引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来渝创新创业,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大力引进并运用一批先进及实用技术。
三是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财政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科技金融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化、科技人才评价和职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等7大机制建设,提出2014年改革重点任务33项,力求在撬动社会资源投入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四是联合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围绕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市科委联合万盛经开区启动全市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通过对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导向、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统筹引导和支持,在区域经济板块上率先探索出若干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典型,从而引领、带动全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根据中央和重庆市委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庆市科委紧紧围绕全市“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定位,立足全市现有基础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产业和民生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实际,当前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抓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7个“151”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技金融的牵引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服务和支撑,培育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全息交通指挥与控制、现代农业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启动45个“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区县特色产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形成一批规模10亿元以上的经济增长点或惠及10万人以上的科技应用示范点。
二是启动实施引智引资行动。转变科技管理部门职能,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含机器人及其自动化装备)、医药化工与材料、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7个领域引进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若干独立研发公司和科研机构落户重庆,吸引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来渝创新创业,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大力引进并运用一批先进及实用技术。
三是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财政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科技金融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化、科技人才评价和职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等7大机制建设,提出2014年改革重点任务33项,力求在撬动社会资源投入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四是联合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围绕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市科委联合万盛经开区启动全市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通过对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导向、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统筹引导和支持,在区域经济板块上率先探索出若干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典型,从而引领、带动全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