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葡萄膜炎研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日期:
2014年10月08日 13:07
来源:重庆市科委
葡萄膜炎,好发于中青年,常累及双眼,易复发,可导致不可逆盲目,其发病机理历来是国际眼科界关注的一个科学难点。VKH综合征(小柳原田氏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眼部、听觉系统、脑膜和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葡萄膜炎。目前,VKH综合征治疗多应用靶向性较差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这些药物会产生较大的全身不良反应。杨培增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探讨VKH综合征的遗传发病机制,发现两个高度易感基因区-IL23R-C1ORF141、DO/ZNF365/EGR2(P=2.97×10-11-3.42×10-21),该研究成果鉴定的VKH综合征多个致病基因将可能实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警和防控,同时也可能通过调控相应分子的表达或针对这些遗传变异开发副作用较小的靶向药物,对开发个体化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杨培增教授领衔的葡萄膜炎研究团队依托“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发现两个高度易感基因区-IL23R-C1ORF141、DO/ZNF365/EGR2(P=2.97×10-11-3.42×10-21),该原创性成果标志着我市在葡萄膜炎研究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目前,相关成果在国际遗传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发表。
葡萄膜炎,好发于中青年,常累及双眼,易复发,可导致不可逆盲目,其发病机理历来是国际眼科界关注的一个科学难点。VKH综合征(小柳原田氏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眼部、听觉系统、脑膜和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葡萄膜炎。目前,VKH综合征治疗多应用靶向性较差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这些药物会产生较大的全身不良反应。杨培增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探讨VKH综合征的遗传发病机制,发现两个高度易感基因区-IL23R-C1ORF141、DO/ZNF365/EGR2(P=2.97×10-11-3.42×10-21),该研究成果鉴定的VKH综合征多个致病基因将可能实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警和防控,同时也可能通过调控相应分子的表达或针对这些遗传变异开发副作用较小的靶向药物,对开发个体化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