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安徽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加强
日期: 2006年08月21日 08:45       来源:科技部
【字号: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安徽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逐步增强,2005年全省企业R&D投入、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企业为主体完成的省级登记成果数占全省的比例,分别达到61%、59%、57%,均较“十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职务授权专利由企业完成的占70%,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承担的占60%以上,其中重大项目全部由企业独立承担或由企业牵头联合攻关。

    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安徽省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骨干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200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2.56%,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共开发新产品398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453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10.1%。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研发基地初具规模,全省共建有企业技术中心195个,其中国家级8个,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个,其中国家级7个,研发基地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和吸纳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意识强烈,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迅速崛起,是安徽省技术创新的生力军。2005年共争取国家创新基金41项,经费2445万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5400多家,从业人员34万人,技工贸总收入过亿元的100多家。产学研合作活跃,模式不断创新,2005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5113项,技术市场成交额1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57%;全省现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孵化总面积4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94家,累计毕业企业349家,孵化器已成为中小企业的生长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转制院所尤其是中央驻皖的转制院所和军工科研单位,是安徽省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他们积极面向市场,逐渐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化道路,多年形成的技术、人才优势厚积薄发,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据对合肥水泥研究院等9个重点院所的统计,2005年共实现收入57.7亿元,利润3.6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7.8倍,4.9倍,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转制院所在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同时,军民结合,军技民用,开发航空和气象雷达、制冷设备、精密测量仪器等一大批民用产品,军工技术的“溢出作用”日益显现。转制院所在大型水泥立式磨、雷达、压力容器、特种显示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拥有发明专利51件,有力地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安徽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