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广东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本年度广东获奖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获奖项目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广东科学家首次荣获“含金量”很高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二是广东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成果共12项,占所获奖项目数46%,比2008年度提高16个百分点。
这是2009年全省自主创新取得历史性佳绩的又一佐证。过去一年,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发展形势,广东自主创新异军突起:新增两院院士5位,创下15年来最好成绩;新增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位,相当于过去11年所获总和,占全国十分之一;发明专利授权量和申请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2.5万亿元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广东科学家首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前,广东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例如2009年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中山大学许宁生、陈小明教授,前者于2001和2007年度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后者获得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两位教授迄今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国家奖项。作为衡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价标准非常高,多数年份都是空缺。2000-2009年度,10年6空,仅4个年度累计5项成果获得一等奖。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重大创新成果。这是广东科学家首次登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宝座”。
《中国植物志》的研编是一项重大系统科学工程,从酝酿到完成横跨近1个世纪,1959年立项开始历时45年研编成功。《中国植物志》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植物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共301科3408属31142种。该书基于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研究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中国植物志》凝聚了我国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筚路蓝缕,前仆后继,耐得寂寞,甘为人梯,团结协作,严谨敬业,为我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项目的10个获奖完成人中,来自广东的植物学家占3名,分别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陈焕镛院士(已故)、胡启明研究员和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其他获奖专家主要来自中科院植物所、昆明植物所等单位。其中,陈焕镛院士为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森林系并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前身)研究员、所长。他对华南植物区系的研究精湛,发现的植物新种达百种以上,新属10个以上,其中银杉属为孑遗裸子植物,被誉为举世闻名的“活化石”,在植物分类学和地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1959年后以主要精力投入主持编纂《中国植物志》,对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胡启明研究员和张宏达教授均为我国的知名植物学专家。
(广东省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