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江苏51项通用项目成果荣登榜端,创历史新高。
51项通用项目成果中,江苏省内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分别有21项和30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奖43项,获奖种类涵盖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类别,贯穿了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的产学研全过程,是江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综合创新实力快速提升的真实反映。在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江苏有10个项目获奖。
南京大学任洪强教授课题组针对化工园区最突出的水污染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技术攻关,研究发明了集中污水多重循环协同生物强化处理等新工艺、方法和器械,实现了微生物活性源强化、水质营养基质均衡、菌群定向选育等功能的高度集成,开发了智能废水接管监控技术、高产能废水处理设施系统稳定控制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成果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1 项、国际发明专利 4 项和美国发明专利1 项,获得授权15 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 项并研制出5 个系列产业化关键设备,在河北、安徽、江苏、山西、浙江、山东、辽宁等省份的精细化工园、制药生产基地等28 个高污染工业园区废水综合治理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近三年新增产值约11.25 亿元、新增利税额2.08 亿元。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工研究所蒋建春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活性炭微结构及其表面基因定向制备应用技术”成果,针对农林废弃物的利用,成功开发出活性炭定向制备工艺方法及清洁生产关键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共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4项,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创制了四大系列、20余种功能活性炭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在江苏、上海、江西、浙江等地的活性炭生产企业建立了12条生产线,其产品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水源治理及空气污染治理等领域。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邱勇教授主持完成的“脊柱畸形的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在惠及民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历经10余年时间,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手术矫正方案及新技术,成功治愈2500余例脊柱畸形患者,手术病历约占全国同期的20—25%,培训医师近千名,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江苏省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