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藏自治区推荐的“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高原山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外力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冰川退缩、冻土消融、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和各种环境灾害多发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基于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独特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协调、并对邻近区域环境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为目的的生态安全研究显得十分的必要,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项目组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安全可持续性原理为指导,采用“3S”技术、点面结合、实地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等方法,对高原生态系统与地理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调控途径与方法进行了为期10年(1996~2006)近百人次的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提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退化草地光谱指数和毒草遥感识别技术、高原生态承载力模型和冻融侵蚀界限计算方法。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完成了以冻融作用为主的生态环境脆弱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分异、人类负荷与生态承载力、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干扰度以及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综合评价与制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体系。
该研究成果在西藏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依据该成果编制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于2009年2月18日得到了国务院的审议通过,国家将斥巨资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该《规划》有效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条块分割问题。通过《规划》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西藏整体环境质量,而且可以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助于驳斥国际反华势力借用所谓西藏环境问题对我国的攻击。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