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广东 > 最新动态
广州以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日期: 2012年03月28日 13:29       来源:广州科信局
【字号:

    近年来,广州市把科普工作作为培养创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按照“大科普、大网络、新机制”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广州地区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大力推动科普场馆建设,推动科普工作新突破,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条件。从2001年开始,积极开展科普基地培育、创建和认定工作,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运作良好的科普基地。目前广州地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达62家,其中国家级科普基地4家,省级科普基地33家。
    一是增加投入,不断完善科普基地设施建设。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增加科普经费安排,加大对全市科普场馆建设的投入。2011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科普经费2568万元,安排青少年科普场馆等建设资金550万元。2012年,按照市政府《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穗府[2011]14号)中提出的到2015年人均科普经费达12元的目标,市本级财政大幅增加科普经费投入,共安排科普经费4247万元,比2011年安排额增加1679万元,增幅65.38%。市科普经费对科普基地的场馆、设施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据初步统计,从2006年至2011年,市科信局立项支持的科普基地建设项目经费计904万元,占科普项目立项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是发挥特色,不断推动具有科普条件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据调查,广州地区有上百家科研场所具有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基础,部分尚不具备认定为科普基地的条件。一方面通过科普计划项目扶持创建科普基地,另一方面通过科普一日游、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引导他们向社会开放,形成影响。如广州大学的抗震实验室,广州日报的印刷博物馆,广州陈李济博物馆,南方医科大学药用植物园、人体博物馆等特色科技资源,引导其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开展面向市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普主题活动,形成一批特色科普活动项目,如华南植物园创建“琪林科普”品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举办的气象开放日;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举办的“奇思妙想”少年儿童科幻绘画大赛;广州海洋馆的“走进缤纷海洋世界”等活动,都体现了鲜明的参与主题和创新精神。
    三是提升效能,不断加强科普基地能力建设。举办了“丰富科普资源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思考”的专题报告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科普讲解员”专题培训,提升科普基地科学传播能力。组织编印了《广州科普基地指南》、科普基地专版地图和科普基地示意图等资料派发给市民,进一步推动科普基地向社会开放。举办“广州市科普一日游”、“最受市民欢迎科普基地”评选活动,将科普基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提高科普基地的知名度。针对青少年学生,市科普基地对学生参观给予一定的门票优惠,市科信局等在实施科学大使行动计划中,鼓励科技工作者以指导青少年科学探索,参观科普场馆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兴趣,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上水平,每年参与的中小学生达150万人次。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青少年学生参加的各种科技竞赛中,共获得国际赛第一名10项,国家级一等奖363项,省级一等奖642项,市级一等奖5721项。
    四是搭建平台,不断推动广州地区科普基地联盟建设。由广州市科信局支持,广东科学中心牵头成立的广州地区科普基地联盟,于2011年5月正式成立。该联盟以搭建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科学传播平台为目的,同时开展科学传播理论与方法的交流和科普活动的合作,以促进科普基地的共同发展。联盟成立以来,举办了“大力推进科普场馆教育创新”专题讲座和以“开放、体验、成长”为主题的“广州科普基地联盟校园行”活动,并与广州从化鳌头中学结为“科普教育共建学校”,为科普基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