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硕果累累
日期:
2013年08月02日 09:15
来源: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增强
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激励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认定前三批50家创新型企业中期检查统计来看,创新型企业建设投入经费累计达88540万元,占项目预算投入经费的90.3%。其中,企业自筹经费78740万元,占项目到位资金88.9%。通过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结题验收,预算自筹经费5890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12782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是预算自筹经费2.17倍。其研究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达5.6%以上。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创新企业专项资金,全市创新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明显。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1341项,其中发明专利961项,占71.66%,获取国内专利授权70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8项,占32.81%。登记软件著作权193项。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24项。2012年,经国家、省、市认定的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专利新产品共86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7项,市级科技奖励78项。此外,全市创新型企业和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过去3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项,占一等奖项总数的51%。
三、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增速
推动创新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培育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等多途径、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着力锻造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端人才。据统计,第一批创新型企业共培养高级人才220人,引进高级人才151人。其中,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引智”工程,聘任院士5名,知名专家教授10名。依托企业博士科研工作站,打造高端自主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联合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神农中医药博士俱乐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四、企业率先转型升级显著加快
积极引导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集群创新为着力点,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注重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涵盖制造、电子、通信、软件、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积极探索、潜心研发,构建了“广州迪森新能源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独特技术创新体系。
广州市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把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引导和支持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为支撑广州持续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目前,广州地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2家。市级认定创新型企业5批共100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批共181家,市级财政安排创新型企业专项资金1.77亿元。
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增强
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激励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认定前三批50家创新型企业中期检查统计来看,创新型企业建设投入经费累计达88540万元,占项目预算投入经费的90.3%。其中,企业自筹经费78740万元,占项目到位资金88.9%。通过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结题验收,预算自筹经费5890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12782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是预算自筹经费2.17倍。其研究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达5.6%以上。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创新企业专项资金,全市创新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明显。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1341项,其中发明专利961项,占71.66%,获取国内专利授权70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8项,占32.81%。登记软件著作权193项。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24项。2012年,经国家、省、市认定的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专利新产品共86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7项,市级科技奖励78项。此外,全市创新型企业和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过去3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项,占一等奖项总数的51%。
三、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增速
推动创新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培育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等多途径、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着力锻造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端人才。据统计,第一批创新型企业共培养高级人才220人,引进高级人才151人。其中,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引智”工程,聘任院士5名,知名专家教授10名。依托企业博士科研工作站,打造高端自主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联合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神农中医药博士俱乐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四、企业率先转型升级显著加快
积极引导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集群创新为着力点,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注重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涵盖制造、电子、通信、软件、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积极探索、潜心研发,构建了“广州迪森新能源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独特技术创新体系。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