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广东 > 最新动态
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呈现三大特色
日期: 2014年05月13日 17:33       来源: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字号:

    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是市政府领导下,整合广州地区健康医疗科研、诊疗及服务优势,通过搭建广州健康医疗协同创新平台,协同攻关重大疾病,加快健康医疗新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该专项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亿元,大力推进健康医疗领域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是目前我国启动最早、力度最大的以临床医学技术科研创新与转化应用为目标的地方性重大科技专项。近日,首批重大专项4个重点专题已正式启动实施。重大专项从组织领导形式、项目遴选模式、项目监管方式等方面,彰显三个鲜明特点。
    一、模式创新,体现阳光科研
    (一)组织架构层次高。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名誉主任、分管领导任主任,8个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重大专项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由钟南山院士领衔,曾益新院士、抗体药物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郭亚军教授、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教授、干细胞知名专家裴端卿教授、裴雪涛教授等10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重大专项专家组。
    (二)项目实施流程新。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形成了由政府主导、项目总师和首席科学家负责、专家组把关的政产学研医金协同攻关模式。该专项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科研项目组织形式、科研经费投入模式、科研项目监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专项经费采取分年度下达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后再拨付下一期经费,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专项经费预留10%作为机动经费,经专项总师审定用于对部分进展迅速、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追加支持;部分项目探索科研经费再循环的模式。
    (三)项目监管渠道宽。在广州生物医药网上建立专门栏目,将项目申请、评审、验收、绩效评估、经费预算等全面公开,重大研究进展、重大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积极探索拓宽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引入社会组织、专家、媒体和其他公众参与,积极尝试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估。通过拓宽项目监管渠道,力促重大专项在阳光下顺利实施,确保形成丰硕成果。
    二、聚焦重点,惠及民生福祉
    (一)明确重大专项方向。实施重大专项的出发点,计划3-5年内,在部分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临床诊疗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部分临床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疾病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和控制的综合防治体系。在凸现服务民生的同时,着力提升广州国际医疗中心地位,着力打造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疗重城。
    (二)依托重大专项优势。重大专项在项目遴选上突出以本地区常见、多发、重大疾病资源优势和预防诊治技术优势为切入点,聚焦目标,切实解决关键问题。首批专项从公开征集的186个项目建设案中,整合形成了恶性肿瘤、新发及重大传染病等4个主攻专题,以在提高重大疾病早诊率、治愈率,降低重大疾病发生率方面取得突破作为主要目标。同时,重大专项更加注重对产生的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促进科研创新成果惠及民生,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
     三、强化协同,群策群力攻关
    (一)整合资源,联合攻关。重大专项特别强调要充分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推进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目前,首批专项共有高校5家、科研院所14家、医疗卫生机构34家、企业15家参与,其中参加单位中拥有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参加人员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共152人。在研发、中试、临床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广泛协同协作。
    (二)加强统筹,支撑服务。强化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各项目承担单位的作用,统筹做好重大专项综合协调和支撑服务工作,全方位为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制定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等手段,进一步完善经费预算和监管方式,建立全过程监督评估保障体系。
    (三)强化协同,转化成果。重大专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强协同,全力推动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注重在项目组间、专题组间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围绕共同疾病目标,加快创新技术和成果在基础研究、临床规范、示范推广之间的转化应用。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和金融相协同,通过设立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基金,与国内外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合作发起设立健康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推动重大专项的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