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成我国首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
日期:
2011年02月11日 09:11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这是我国首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科研人员利用这套系统,对民勤地区沙漠、沙漠--绿洲过渡带(人工防风固沙林)和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三种下垫面的气象、沙尘、环境、土壤、植被等进行了全面监测。自主研发了“风沙流流量监测仪”等一批沙尘监测仪器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系统分析研究了民勤地区沙尘暴发生发展过程中风场结构与变化特征、沙尘通量、气溶胶浓度及降尘量的结构与时空变化、不同防护体系对沙尘暴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民勤绿洲边缘人工防风固沙林和绿洲农田防护林对阻截沙尘效果显著的结论(减少沙尘水平通量76%),为研究近地面沙尘暴与风沙流结构和运动规律以及与下垫面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院所的创新环境条件,增强了研究开发能力,培养锻炼了一批科研骨干,所取得的基础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为我国沙尘暴灾害防治和荒漠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肃省科技厅)
近日,甘肃省科技厅邀请郑晓静院士等省内外专家,对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民勤荒漠草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成的省重点科研院所能力建设项目成果——“近地面0-50m沙尘观测系统建立及民勤沙尘运动规律研究”进行了鉴定。
这是我国首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科研人员利用这套系统,对民勤地区沙漠、沙漠--绿洲过渡带(人工防风固沙林)和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三种下垫面的气象、沙尘、环境、土壤、植被等进行了全面监测。自主研发了“风沙流流量监测仪”等一批沙尘监测仪器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系统分析研究了民勤地区沙尘暴发生发展过程中风场结构与变化特征、沙尘通量、气溶胶浓度及降尘量的结构与时空变化、不同防护体系对沙尘暴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民勤绿洲边缘人工防风固沙林和绿洲农田防护林对阻截沙尘效果显著的结论(减少沙尘水平通量76%),为研究近地面沙尘暴与风沙流结构和运动规律以及与下垫面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院所的创新环境条件,增强了研究开发能力,培养锻炼了一批科研骨干,所取得的基础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为我国沙尘暴灾害防治和荒漠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肃省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