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甘肃 > 最新动态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日期: 2011年08月26日 11:24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字号: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自2009年组织实施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科技成果。
    该项目通过构建项目区不同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的综合技术体系,针对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目前存在的草地退化、湿地面积萎缩、黄河水源补给量减少等严重生态问题,以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急需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研究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动态监测体系、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高寒牧区畜牧业经济转型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价及技术评价体系,为国家在当地实施以提升黄河水源补给能力为目标的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项目实施以来,初步建立了高寒生态系统草—畜平衡评估及项目成效监测技术体系;建立了玛曲降水调控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遴选出了适宜湿地低耗高效型水分利用植物20余种,对示范区内不同利用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等进行了取样分析,建立了约200公顷的湿生植物繁育基地,湿地合理利用及恢复实验示范区已达600公顷;通过划破、补播、施肥、封育、放牧等技术手段,凝炼出草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建成草地退化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区、划区轮牧示范区、高寒草甸垂穗披碱草定向培育示范区、鼠害生态防治技术示范区及毒害草生态防治示范区各1个;针对次生裸地种类、形成原因及其演变趋势,建立了沙化治理示范区、矿点型次生裸地试验示范区、沼泽水成型次生裸地试验示范区、牧民迁弃点型次生裸地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等,形成了林网流动沙丘治理、活沙障固身削顶流动沙垄治理、林带半固定沙地治理、片林流动沙丘治理等多种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模式;在对当地气候资料、土壤状况、草种现状和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后,引种了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5个豆科草种和6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建立了高产人工草地示范区、高产刈牧兼用型半人工草地核心示范区和天然草地改良示范区约60公顷;建立了1000只欧拉型藏羊和200只牦牛选育核心群,建立示范推广区1000公顷;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培养研究生40余人,培养基层科技推广人才20余人,建立示范牧户40余户。
    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有效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技术,为本省经济社会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甘肃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