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研发的引河滴灌首尾改装新技术成套设备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日期:
2011年12月13日 10:31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该滴灌系统入水首部采用“滴灌用水流泥沙分离系统”,滴灌尾部采用“钻孔型强效粘结内镶式扁平滴头”,运用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对滴灌供水系统在结构设计进行了结构改进,有效解决了黄河水滴灌存在的的泥沙分离时间长、滴灌用水难以均匀分流过滤问题;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旋流分离器整体制造技术,克服了由于旋流分离器的局部材质变化引起点蚀问题;在供水控制方面解决了在不同流量条件下,保证泥沙水分离系统具有稳定的压差,使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流量情况均有优良的虑沙和首尾均匀滴水效果。该成套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过滤器整体材质一致,承压强,不锈蚀,分离水流泥沙效果稳定,高泥沙黄河水沉淀时间和灌溉成本不足其他设施的1/5,滴头寿命较其他方法提高100倍以上,滴灌管使用寿命可达20年,突破了黄河水高泥沙含量不能直接用于滴灌这一国际难题。
该成套装置的滴头出水均匀、不易堵塞。使用中埋于地表下层环绕植物根系,布设滴水均匀,不易堵塞和老化。操作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方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果林、生态林、交通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风林、沙漠经济植被等长年生深根系作物,同时适用于大田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葡萄、枸杞、番茄等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滴水灌溉。该系统今年在国家商品粮大县——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万亩示范,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离子种子处理,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统一灭鼠,玉米地膜覆盖、平作、宽窄行种植,灌溉施肥,化学控制等八项配套技术集成实施,项目区每公顷玉米平均产量13.5吨,较项目区外每公顷平均7.5吨亩增产300公斤,增产40%,节肥50%,节水60%,并且提前成熟10天,实现年增加粮食产量675万公斤,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比原来翻两番。形成反响强烈的“前郭甘肃模式”。前郭县将继续在18万亩土地上复制这种模式,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10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全覆盖,亚美特公司为此在吉林省松原市建设了年产1.8亿米的滴灌管生产分厂。
“引河滴灌首尾改装新技术成套设备”与世界同类滴灌成套设备相比:性价比1:6;效益比1:8。该项技术已在甘肃省沿黄灌区景泰、河西及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等省区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节水效果显著。甘肃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三亿元。在甘肃条山农场建成了3.7万亩的滴灌示范田,示范结果显示:该装置灌溉的马铃薯,出苗整齐、苗壮、抗病能力强,生育期亩用水240方(大水漫灌480方)节水50%,商品薯产量每亩达到3.2吨以上,与漫灌每亩1吨产量相比,是漫灌地的230%,节约水费57.60元,肥料费27.00元,人工费30元,三项费用节约114.60元/亩。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区的高度重视,农业部将其列为全国仅有3项节水设施农机补贴目录,甘肃农垦、宁夏、内蒙古、吉林近年推广面积数倍增长,近三年全国已推广53万亩,并出口韩国、印度等国家,为适应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亚美特公司新增9条生产线。该成果的推广,同样的面积可增加1/3粮食产量,对于我国降雨在400毫米/年以下的地方的甘肃、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粮食主产区具有推广意义,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地表水,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缓解日益紧缺的地下水资源压力,实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高效、节水的目的,为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甘肃省科技厅)
针对甘肃省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以黄河等引河水源为主,尤其是高泥沙含量灌溉水造成滴头堵塞,制约滴灌节水技术发展存在的难题,2008年甘肃省支持由甘肃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引河滴灌首尾改装新技术成套设备产业化”省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在国内相关省区迅速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滴灌系统入水首部采用“滴灌用水流泥沙分离系统”,滴灌尾部采用“钻孔型强效粘结内镶式扁平滴头”,运用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对滴灌供水系统在结构设计进行了结构改进,有效解决了黄河水滴灌存在的的泥沙分离时间长、滴灌用水难以均匀分流过滤问题;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旋流分离器整体制造技术,克服了由于旋流分离器的局部材质变化引起点蚀问题;在供水控制方面解决了在不同流量条件下,保证泥沙水分离系统具有稳定的压差,使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流量情况均有优良的虑沙和首尾均匀滴水效果。该成套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过滤器整体材质一致,承压强,不锈蚀,分离水流泥沙效果稳定,高泥沙黄河水沉淀时间和灌溉成本不足其他设施的1/5,滴头寿命较其他方法提高100倍以上,滴灌管使用寿命可达20年,突破了黄河水高泥沙含量不能直接用于滴灌这一国际难题。
该成套装置的滴头出水均匀、不易堵塞。使用中埋于地表下层环绕植物根系,布设滴水均匀,不易堵塞和老化。操作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方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果林、生态林、交通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风林、沙漠经济植被等长年生深根系作物,同时适用于大田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葡萄、枸杞、番茄等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滴水灌溉。该系统今年在国家商品粮大县——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万亩示范,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离子种子处理,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统一灭鼠,玉米地膜覆盖、平作、宽窄行种植,灌溉施肥,化学控制等八项配套技术集成实施,项目区每公顷玉米平均产量13.5吨,较项目区外每公顷平均7.5吨亩增产300公斤,增产40%,节肥50%,节水60%,并且提前成熟10天,实现年增加粮食产量675万公斤,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比原来翻两番。形成反响强烈的“前郭甘肃模式”。前郭县将继续在18万亩土地上复制这种模式,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10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全覆盖,亚美特公司为此在吉林省松原市建设了年产1.8亿米的滴灌管生产分厂。
“引河滴灌首尾改装新技术成套设备”与世界同类滴灌成套设备相比:性价比1:6;效益比1:8。该项技术已在甘肃省沿黄灌区景泰、河西及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等省区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节水效果显著。甘肃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三亿元。在甘肃条山农场建成了3.7万亩的滴灌示范田,示范结果显示:该装置灌溉的马铃薯,出苗整齐、苗壮、抗病能力强,生育期亩用水240方(大水漫灌480方)节水50%,商品薯产量每亩达到3.2吨以上,与漫灌每亩1吨产量相比,是漫灌地的230%,节约水费57.60元,肥料费27.00元,人工费30元,三项费用节约114.60元/亩。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区的高度重视,农业部将其列为全国仅有3项节水设施农机补贴目录,甘肃农垦、宁夏、内蒙古、吉林近年推广面积数倍增长,近三年全国已推广53万亩,并出口韩国、印度等国家,为适应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亚美特公司新增9条生产线。该成果的推广,同样的面积可增加1/3粮食产量,对于我国降雨在400毫米/年以下的地方的甘肃、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粮食主产区具有推广意义,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地表水,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缓解日益紧缺的地下水资源压力,实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高效、节水的目的,为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甘肃省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