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甘肃 > 最新动态
科技支撑文化大省建设的新举措——甘肃省批准建设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
日期: 2012年01月05日 10:12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字号: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会议精神,甘肃省批准立项建设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对甘肃和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敦煌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我国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研究与工程实践,通过大量文物科学研究和保护工程实践,取得了多项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抢救和保护了我国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涉及地质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学、测绘技术、摄影、气象学、文博、考古学、美术学、档案管理、环境科学和艺术设计等众多学科,具有较高学历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科技保护人才队伍。
    甘肃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这些珍贵的石窟寺和古代土遗址是研究我国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建筑、科技诸方面极为重要的资料。文物保护对象的多样性、病害的复杂性,文物保护科技领域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长期以来文物保护基础研究的薄弱,制约了文物保护相关技术和瓶颈问题的突破。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将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研究,构建全省壁画和土遗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平台,有力推动本省文物保护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保持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领先优势,也能为全省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和国家文物保护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环境研究、病害机理与保护材料研究、生物病害防治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等5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通过构建洞窟环境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模型,给出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病害产生的环境阈值,构建各类环境影响因素的综合监测与对遗址保存评估方法;建立壁画制作材料分析的无损分析技术数据库,研究得出各种病害形成机制,构建古代壁画工艺材料认知和病害机理研究的试验系统和方法,建立壁画保护材料保护效果评价技术体系;揭示土遗址建造材料和工艺,从表观至本质、宏观至微观解析野外大型遗址的劣化机理;构建有效评价保护材料的理化性能、耐久性和工艺的可行性的方法体系;探究昆虫对壁画的破坏机理,揭示典型病害菌在壁画劣化中的作用机制,解析生物和对壁画和遗址的危害,形成生物对遗址长期保存影响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为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生物病害(动物、植物、微生物)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发适合不同类型古代壁画和遗址,包括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高分辨率壁画图像正摄影像自动化拼接、石窟三维数字化及表现等内容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开展莫高窟典型洞窟多媒体数字化展示技术研究,研究基于丰富古代石窟遗址及壁画信息挖掘的新颖影视动画及多媒体表现技术。研发以海量洞窟数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壁画和遗址数字化技术。
(甘肃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