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甘肃 > 最新动态
甘肃张掖市为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的支撑
日期: 2014年06月05日 09:39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字号: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按照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做大做靓宜居宜游的总体要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生态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为重点,组织开展祁连山生态系统、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实施了“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北郊)典型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沙荒地生态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临泽盐碱地及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应用”等多项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凝练出湿地生态补水、封育恢复、土壤改良等多项技术成果,集成推广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先进科研成果,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提高了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了生态持续好转。张掖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再生型城市,成为全国13个生态文明工程试点市和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之一,临泽县、民乐县被列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黑河湿地湖泊纳入全国重点治理规划,张掖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科研平台助推生态产业发展。依托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建成了甘肃省森林生态与冻土水文水资源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通过开展生态科学试验研究,为河西地区乃至全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依托河西学院建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建成了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生态产业提供了科研平台。坚持在生态背景下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现代农业。依托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结合高效种养、高效节水、高产创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开展科技创业服务、成果转化和创新示范。依托河西学院和甘肃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通过厅市共建的方式,建设甘肃省食用菌重点实验室,立足服务张掖、面向全省食用菌行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科研攻关、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着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依托市农科院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国家甜菜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和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先后培育推广了张掖市农科院“陇辐2号”小麦新品种、“张谷6号”谷子新品种、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凯3号”玉米杂交种、民乐县汇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冠油杂812”油菜新品种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了优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高效养殖、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化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金张掖红提”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全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民乐县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板蓝根之乡”的县。“张掖玉米种子”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掖市和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获得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授牌,张掖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甘州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21个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之一,民乐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县,临泽县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品精深加工、煤炭清洁能源转化和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循环经济项目和循环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循环发展和清洁生产。通过实施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张掖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户,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户。先后组织实施生态科研、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科技项目34项,支持7家企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对循环经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有年金龙集团公司、沅博农牧产业开发公司的循环发展模式,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支持银河集团公司研究开发的回收分离豌豆淀粉的提取工艺,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支持奥林贝尔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工业园区内相关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研发新型生物蛋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促进了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支持格瑞斯生物科技公司、顺意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番茄皮籽、葡萄皮籽,研发提取番茄红素、原花青素,实现了相关产业内的循环发展。支持擎天建材公司、凯达建材公司、劲翔建材公司等企业,利用工业固废资源研发生产复合保温砌块,推动了相关产业间的循环发展。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实施的“废旧农膜资源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开展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实施的“农村可燃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炕暖气专利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已在全市推广应用700多户,引导农民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消除隐患、改善村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