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科技局实施三大工程改善民生
日期:
2014年07月07日 09:05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一、在人口健康领域,实施科技支撑公众健康工程
一是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要求,在人口健康领域,实施科技支撑公众健康工程,支持公众健康与医疗卫生项目,一批符合临床实际的科研技术得到适用,促进了本市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二是以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设立生物医药专项积极引导和支持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七味温阳软胶囊、维血宁颗粒等剂型改造成功,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高技术产品研发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兰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在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科技支撑生态环境工程
一是针对城市餐厨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启动兰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运营,实现了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的目标,有效杜绝了地沟油、垃圾猪的滋生,使兰州市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从无序状态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针对兰州高原夏菜产区,尾菜严重污染环境,造成菜农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这一严重民生问题,实施高原夏菜尾菜肥料化处理项目,集成尾菜堆肥、沤肥、直接还田技术,开展尾菜就地处理、规模化堆肥生产示范,目前已在皋兰县九和镇、榆中县、红古区等高原夏菜产区示范1万亩,示范农户6000多户,并向周边地区逐步推广。
三、在社会管理领域,实施科技支撑社会管理工程
一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启动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示范项目。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惠民计划1790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评价考核技术相结合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累计采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207.2万件,高效处置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容案件146.01万件,处置率86.17%;利用OA协同办公系统和门户站群系统相结合的电子政务系统,引入公众评议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平台、热线电话,设立网上评议专栏,开通微博等形式,为市民提供评议渠道企业和百姓累计登录次数达27余万次,累计受理处置百姓诉求1500件;利用固定视频技术和无线单兵技术相结合的大巡防体系,对辖区盗抢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和打击,巡防区域内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了40 %以上;在全区16.7万余名老年人中,已有8.8万余名老年人在虚拟养老院登记注册,2.4万余名老人长期享受服务,累计服务量达到151.27万次。
二是针对兰州交通特点、需求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实施基于视觉传感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与示范项目。集成先进的全数字化、全网络化、全高清化视频监视技术,构建一套城市交通视频监视及检测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时、准确地进行交通流信息采集,对城市路网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道路通行状况,构筑具有强整合功能的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智能交通系统体系。
三是加快“数字兰州”建设步伐,实施兰州市市民卡工程系统平台应用与推广项目,目前已建设兰州市公交集团、兰州市人口委、兰州市图书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兰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6家示范基地;推广市民卡综合业务管理技术、ESB技术、SIP技术应用技术3项;项目覆盖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项目直接受益人数40万人。已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图书馆、兰州公交集团、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中国移动兰州分公司等机关和企业,发放各类市民卡约40万张,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在逐步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目标。
甘肃省兰州市被确定为全省民生科技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与民生科技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市科技局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人口健康领域,实施科技支撑公众健康工程
一是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要求,在人口健康领域,实施科技支撑公众健康工程,支持公众健康与医疗卫生项目,一批符合临床实际的科研技术得到适用,促进了本市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二是以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设立生物医药专项积极引导和支持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七味温阳软胶囊、维血宁颗粒等剂型改造成功,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高技术产品研发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兰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在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科技支撑生态环境工程
一是针对城市餐厨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启动兰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运营,实现了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的目标,有效杜绝了地沟油、垃圾猪的滋生,使兰州市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从无序状态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针对兰州高原夏菜产区,尾菜严重污染环境,造成菜农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这一严重民生问题,实施高原夏菜尾菜肥料化处理项目,集成尾菜堆肥、沤肥、直接还田技术,开展尾菜就地处理、规模化堆肥生产示范,目前已在皋兰县九和镇、榆中县、红古区等高原夏菜产区示范1万亩,示范农户6000多户,并向周边地区逐步推广。
三、在社会管理领域,实施科技支撑社会管理工程
一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启动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示范项目。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惠民计划1790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评价考核技术相结合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累计采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207.2万件,高效处置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容案件146.01万件,处置率86.17%;利用OA协同办公系统和门户站群系统相结合的电子政务系统,引入公众评议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平台、热线电话,设立网上评议专栏,开通微博等形式,为市民提供评议渠道企业和百姓累计登录次数达27余万次,累计受理处置百姓诉求1500件;利用固定视频技术和无线单兵技术相结合的大巡防体系,对辖区盗抢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和打击,巡防区域内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了40 %以上;在全区16.7万余名老年人中,已有8.8万余名老年人在虚拟养老院登记注册,2.4万余名老人长期享受服务,累计服务量达到151.27万次。
二是针对兰州交通特点、需求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实施基于视觉传感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与示范项目。集成先进的全数字化、全网络化、全高清化视频监视技术,构建一套城市交通视频监视及检测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时、准确地进行交通流信息采集,对城市路网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道路通行状况,构筑具有强整合功能的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智能交通系统体系。
三是加快“数字兰州”建设步伐,实施兰州市市民卡工程系统平台应用与推广项目,目前已建设兰州市公交集团、兰州市人口委、兰州市图书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兰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6家示范基地;推广市民卡综合业务管理技术、ESB技术、SIP技术应用技术3项;项目覆盖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项目直接受益人数40万人。已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图书馆、兰州公交集团、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中国移动兰州分公司等机关和企业,发放各类市民卡约40万张,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在逐步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目标。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