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广西 > 最新动态
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
日期: 2012年04月06日 08:1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字号:

    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百色园区)是2001年9月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的努力,百色园区探索出一条在贫困革命老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成功路子,成为百色市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和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的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农业展示、观光休闲、科教培训、推广交流和服务等功能的区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交流平台。
    一、主要成效
    百色园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目前,园区已建成核心区1.87万亩、示范区7.66万亩、辐射区37.3万亩,共46.83万亩的“六园两基地”,覆盖4个县(区)18个乡镇175个村41.6万农业人口。形成以优质芒果、无公害蔬菜、高产香蕉、高产高糖甘蔗、种子种苗繁育、特色畜禽水产养殖、现代农业观光等“七个产业示范园”。百色园区分别被授予广西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人才小高地、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0年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的综合评议验收。
    二、经验做法
    (一)建立亚热带特色农业技术研发体系,有效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为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园区开展亚热带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建立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承担实施《亚热带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省部级科技专项,取得“四季蜜芒反季节促花方法”等技术专利,制定芒果、番茄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地方标准12项,培育筛选出特色果蔬新品种30个,一批成果活动自治区表彰。
    (二)探索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新途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园区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抓手,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园以来,建立芒果、蔬菜、香蕉、甘蔗、龙眼5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构建“市、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和培训网络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试点和“农家课堂”;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类服务机构229个,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科技服务,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转化先进适用技术368项;推广优新品种385个;建立科技成果示范点、示范基地113个,累计培训农户劳力16万人次,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初步形成龙头企业联动农户和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园区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先后培育、引进涉农企业92家,通过企业打造品牌,引领协会和农户从事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基地”等以企业龙头、联动农户和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机制,促进右江河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初步形成“产学研”和“农科教”相结合的基地。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依托关系。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家星火办、区农业厅、人社厅等单位合作共建技术培训基地或实践、见习基地。袁隆平院士等国内外专家、教授、科技人员248名进入园区开展科研、指导和服务工作,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成果、新技术410项。成为广西自治区级第一批“人才小高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见习基地和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五)面向东盟特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亚热带特色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利用外国智力、技术提升园区产业水平。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6期“亚热带果树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7期关于亚热带现代农业方面的国际研讨会(论坛)和承办四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以及开展各种国际技术交流活动。2007年11月,被命名为广西首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