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育种“冀军”突起
日期:
2020年08月31日 10:29
来源:河北省科技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农业科研特别是育种周期长,有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要给予稳定支持、特殊支持,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三年的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都对种业的创新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粮食生产大省,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创制农业重大品种,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河北省科技厅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科技的命脉来抓。“七五”以来,连续30多年对育种工作持续稳定的支持,奠定了河北省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部分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一、打下科技育种良好基础
目前,河北省种业科学技术比较成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节水小麦、优质小麦品种及育种方法引领全国小麦节水和优质育种方向;棉花抗病、早熟、优质和“三系”育种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杂交谷、皇冠梨、多倍体大白菜、中华金叶榆等育种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传统育种优势上,初步建立了现代育种体系,创新了一批育种技术。立足河北省基础、优势和特色,依托河北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组建了小麦、优质棉、杂交谷子、景观林木、机采棉、蔬菜玉米、杂粮、大豆、花生、果树等14个力量雄厚的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系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和产业发展平台;拥有系列国家区域重点实验室、观测试验站,国家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还有依托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建立了装备良好的实验室、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种业科研平台,提升了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挖掘科技育种潜在优势
近年来,科技厅将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设立了现代种业科技专项,加大对现代种业科技专项创新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支持范围,全省科技育种工作迈上新台阶。对照国家育种方向、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种质资源创制、现代育种技术创新、重大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体系研究,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抓紧种业研发与生产这一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环节,为企业创新育种提供不竭的科技源泉,建立了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平台,构筑招才引智的核心载体,增强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的聚集度,科企联合及企业化运作加快了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科研人员与市场相结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种业创新链,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种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三、叫响科技育种“冀军”品牌
河北省棉花基因组重测序成果获评2019中国农业科学10大进展之一,为棉花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标志着我国在棉花核心种质重要性状表型、新基因发掘等领域跃居国际领先行列;“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创造了亩产811.9kg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后,转向节水、高效的大规模种植,实收亩产达到了717.62kg,在我国北方14个省区和非洲10余个国家种植成功,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石麦”系列品种引领全国小麦节水高产育种方向,“石农086”小麦新品种,今年创造了亩产733kg高产新纪录;“冀豆12”大豆新品种,是全国第一个亩产348.52kg高产高蛋白大豆;“冀花4号”花生新品种,是全国唯一产量突破500kg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冀绿15号”绿豆新品种,是国内第一个绿豆高抗豆象新品种;“中华金叶榆”是我国首个同时具有中国、美国和欧盟新品种权的彩色榆树新品种,代表了我国彩色景观品种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四倍体枣、板栗、水稻、燕麦等方面,也取得了填补省内国内空白的研究成果。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主导型新品种创制,推动了河北省现代种业全面创新,为河北省种业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粮食生产大省,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创制农业重大品种,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河北省科技厅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科技的命脉来抓。“七五”以来,连续30多年对育种工作持续稳定的支持,奠定了河北省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部分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一、打下科技育种良好基础
目前,河北省种业科学技术比较成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节水小麦、优质小麦品种及育种方法引领全国小麦节水和优质育种方向;棉花抗病、早熟、优质和“三系”育种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杂交谷、皇冠梨、多倍体大白菜、中华金叶榆等育种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传统育种优势上,初步建立了现代育种体系,创新了一批育种技术。立足河北省基础、优势和特色,依托河北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组建了小麦、优质棉、杂交谷子、景观林木、机采棉、蔬菜玉米、杂粮、大豆、花生、果树等14个力量雄厚的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系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和产业发展平台;拥有系列国家区域重点实验室、观测试验站,国家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还有依托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建立了装备良好的实验室、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种业科研平台,提升了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挖掘科技育种潜在优势
近年来,科技厅将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设立了现代种业科技专项,加大对现代种业科技专项创新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支持范围,全省科技育种工作迈上新台阶。对照国家育种方向、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种质资源创制、现代育种技术创新、重大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体系研究,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抓紧种业研发与生产这一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环节,为企业创新育种提供不竭的科技源泉,建立了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平台,构筑招才引智的核心载体,增强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的聚集度,科企联合及企业化运作加快了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科研人员与市场相结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种业创新链,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种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三、叫响科技育种“冀军”品牌
河北省棉花基因组重测序成果获评2019中国农业科学10大进展之一,为棉花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标志着我国在棉花核心种质重要性状表型、新基因发掘等领域跃居国际领先行列;“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创造了亩产811.9kg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后,转向节水、高效的大规模种植,实收亩产达到了717.62kg,在我国北方14个省区和非洲10余个国家种植成功,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石麦”系列品种引领全国小麦节水高产育种方向,“石农086”小麦新品种,今年创造了亩产733kg高产新纪录;“冀豆12”大豆新品种,是全国第一个亩产348.52kg高产高蛋白大豆;“冀花4号”花生新品种,是全国唯一产量突破500kg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冀绿15号”绿豆新品种,是国内第一个绿豆高抗豆象新品种;“中华金叶榆”是我国首个同时具有中国、美国和欧盟新品种权的彩色榆树新品种,代表了我国彩色景观品种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四倍体枣、板栗、水稻、燕麦等方面,也取得了填补省内国内空白的研究成果。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主导型新品种创制,推动了河北省现代种业全面创新,为河北省种业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