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黑龙江 > 最新动态
黑龙江科技特派员擎起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旗
日期: 2012年05月14日 10:20       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字号:

    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广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创新创业,建立一个由100个法人单位和1000名自然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依靠科技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科技厅联手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省农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省银监局等十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鼓励掌握技术、管理、信息、资本等农村经济发展亟需要素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以法人单位和自然人的身份到广大农村创新创业,为农村和农业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下6个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涌现出来的案例,就是在服务全省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的典型。
    大庆市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团农村科技创业。2009年起,大庆市科技局、大同区人民政府、大庆农科院整合资源,合作共建科技特派团,成立了农业科技合作的法人实体——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实施了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13个国家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了8个作物种类、近100个品系的生产试验任务,引进示范羽衣甘蓝等名优新特蔬菜品种10种、300多份,建立了无籽西瓜新品种示范基地500亩,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草莓架式栽培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6项。几年来,科技特派团重点服务当地4条板蓝根产业带和4条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帮助每个乡镇建设了2个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和1个规范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每个乡镇培养3名以上落地式农民技术员,共举办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让1.3万户农户受益,促农增收2.4亿元,户均增收1.8万元,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庄稼院里“流动的教科书”和把财富装进农民兜里的“智多星”。果蔬研究所已成为中国农民大学的教学基地、培训新型农民的绿色课堂,累计有300多名大学生开展生产实习活动,建立的“东农学子创业园”形成了“半就业半创业人才引进及培养模式”,6名园艺专业毕业生直接落户创新基地,引进EM菌剂生产等3项科技成果,帮助毕业生申办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公司—“大庆市大同区农园达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了“东农学子”农产品商标。
    科技特派员张彦龙将黑木耳从塞北种到雪域高原。黑龙江大学博士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彦龙,六年如一日,一个科技特派员带起了一个高层次的黑木耳产业科技特派团,从黑龙江省东宁县到祖国西南西藏林芝,从输血到造血,闯出了一条以项目为纽带、以人才为支撑、合作共赢、拓展服务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之路,无愧于科技特派员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2006年至2011年,张彦龙博士后带领黑木耳产业教授科技特派团帮助东宁县筹备建设了食用菌研究所,引进了液体菌种生产和黑木耳工厂化温控规模生产技术,大搞试验示范,使木耳单片栽培、春秋连作、越冬耳等新技术得以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使当地黑木耳产业技术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黑木耳袋栽产量由过去的35克增加到40克,销售价格由过去的每斤十六、七元提高到近四十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为东宁县培养了200多名基层技术人员与“田秀才”,为黑龙江大学提供了一个集学生实验实习、教师科学实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于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有5名黑大毕业生到当地技术服务机构任职,使东宁县一跃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2010年以来,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已正式和黑龙江大学签署县校合作协议,张彦龙同志带领黑龙江省黑木耳产业援藏项目科技特派团,甚至自己垫钱十几万元,帮助林芝地区建起了食用菌研究所和试验示范基地,指导米林县建起了规范化的菌包厂,菌种成活率达到95%以上,填补了青藏高原人工袋料栽培黑木耳的空白,帮助当地藏区百姓实现每亩地十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扎根服务农村的“洋科技特派员”赵绘博士。赵绘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他作为海外学人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在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注册成立的“大庆高新区华美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SODm肥料增效剂,农作物抗病、抗逆能力明显加强,农产品品质得到有效改善,增产幅度在5%-20%不等。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持新型尿素产品——SODm尿素的开发工作并获得成功,在大庆市五区四县的高标准现代化农田上应用面积达13.17万亩,分别在玉米、水稻、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作物上进行了用量、效果试验并推广,平均亩增产近三十公斤,最高增产率达10%以上。2007年—2011年,SODm尿素已经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庆石化、宁夏石化、兰州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累计生产100万吨,累计推广面积约为7000万亩,跟踪结果表明:SODm尿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平均提高作物产量5%以上,至少增加农民收益2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项目得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东宁县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赚“洋钱”。东宁县果蔬总站联结了上百名农业技术专家,亮出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坚持十几年以通过实施苹果梨等优质水果的开发、俄出口优质无公害果菜基地建设等20多个星火、科技富民强县等科技计划项目,影响、带动、扶持了一大批果农菜农瞄准俄罗斯市场增收致富,带动1.2万户农民从事对俄出口果菜生产,帮助当地农户赚回“洋钱”十几亿元。不仅在东宁本地是“香饽饽”,还成为出国搞境外农业的企业“抢手货”与“座上宾”。在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下,东宁外出劳务人员在俄罗斯建设了380多个境外果菜生产基地,境外果菜开发面积达到16万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元以上。东宁县果蔬总站成立了东宁县果树研究所,成立了县果农协会,全站21名技术人员全部派到果树生产基地,请来一批又一批各高校和科院院所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吸收了近百名乡土人才,引进并培育了俄罗斯人喜爱的苹果梨、早酥梨、南果梨、K9、寒富苹果等200多个水果品种,推广近百项适用的果树生产技术,累计推广蔬菜新品种21个、新技术50多项,年均服务对俄果树面积13.5万亩,建起的幸福圆葱等12个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带动基地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科技特派员郭金洪经过12年时间精心培育成功的金富红苹果一上市每斤售价10元。东宁镇万鹿沟村自从与县果蔬总站签订了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合同后,一万多亩水果年年在下果前就已被对俄企业订购一空;农民王景森从辽宁、新疆引进了花王梨、中华桃等新品种22个,当起了“高档水果专业户”,成为俄罗斯朋友的“观光园”;高安村村民权仁培、全吉男与科技特派员结成对子后,在俄罗斯经营着6棚5000平方米的蔬菜和80垧旱田,年收入3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还帮王会仁培育了“福星二号”元葱,圆了他“王百万”的梦。
    肇源县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促农增收致富。黑龙江省天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树明多年来带领他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致力打造高端绿色罐头生产企业,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标准化”的经营模式,成立了“肇源天源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配备了6名专职技术人员,与东北农大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从面积落实到品种选定,从播种定植到田间管理以及后期收购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基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8%以上。他与农户协商确定“春定秋不改”的市场保护价有效地保障基地农户的利益。2010年8月份,二站镇、薄荷台乡两个乡镇的部分基地农户遭受了严重雹灾,他立即采取措施,对受灾程度较轻的提前收购,对受灾程度严重的按平均每亩效益的50%给予经济补偿,仅补偿金一项他就拿出10多万元,将受灾农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如今他公司拥有5万亩的番茄种植基地,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74万元,利润313万元,税金126万元,带动基地农户亩效益实现1100元,同比增加300元。
    肇州市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多社联合协作互补。2008年,农村致富带头人——黑龙江大庆兴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兴和组织召集肇州县实现万寿菊合作社、富美佳养鸡合作社、菁品饲料合作社、兴和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及兴隆农民资金互助社共五个专业合作社,发起创办了肇州县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着力打造形成了万寿菊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蛋鸡养殖、饲料加工、蛋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农村土地机械化规模经营、玉米等作物统一种植、管护、收获、加工产业链等3条产业发展链条,创办了万寿菊加工厂、标准化蛋鸡养殖场、蛋鸡混合饲料厂、现代农机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社等5个经济实体,累计发展农民会员1680户,累计实现产值870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万多元,向参合成员分红返利1235万元,成为农民自己科技创新创业的“航空母舰”。联合社创办了菁品饲料合作社,通过其收购入社会员及农户手中种植的玉米,经特殊工艺配方处理后,为蛋鸡养殖提供安全、优质、充足的饲料,确保了优质蛋鸡生产,吸纳转化增值了玉米原粮,进一步完善拉长了产业链条。申办了肇州县兴隆农民资金互助社,已发展吸纳会员农户75户,投入股金318万元,融资规模达3000万元以上。实施了“现代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及加工模式示范”等6个国家与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培育了“兴和生态”和“菁品”省级名牌产品,成为国家级蛋鸡技术体系试验站和江南大学蛋品加工实用技术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