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河南 > 最新动态
河南省承担实施的2006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日期: 2009年11月16日 10:43       来源:河南省科技厅
【字号:

    近日,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06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其中,河南省承担实施的15个项目均按要求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全部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验收。在两年的转化执行期内,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一熟二带三出”的良好效果(即熟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带动了学科发展或企业发展,达到了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的目的),共获得产品销售收入24306.9万元,技术服务收入475.9万元,实现净利润2342.8万元,交税428.1万元,培训农民3.6万人次,带动农民49.2万人,新增就业2417人。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队伍实施转化。各项目均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实施组,有效整合和集成有人、财、物力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全面开展转化工作。

    二是投入资金支持转化。各项目承担所在地区和单位均重视项目的配套投入,通过政府配套、单位自筹和引导协作单位投入等方式,保证了项目转化资金的及时足额落实到位。验收项目共计投入资金2695.5万元,其中国拨资金86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50.0万元,信贷投入300.0万元,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自筹1385.5万元,1元国拨资金拉动2.1元配套投入,保障了项目实施需要。

    三是部门联动推进转化。各项目承担单位均与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如河南省农科院主持的“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郑稻18号中试与转化”项目,与河南南北水稻科研、推广部门协作,在配套技术实验研究、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协作攻关,加速了成果在水稻主产区的转化。

    四是熟化技术加速转化。各项目均把核心技术的集成配套熟化和产业化作为推进成果转化的关键内容,加大力度实现农业良种、良法、良制的集成配套,形成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有些还把核心技术“傻瓜化”,便于农民掌握应用,为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示范培训引导转化。项目单位把示范基地建设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作为推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示范和培训,让农民认识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从而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运用新技术,把成果真正送到千家万户,应用落实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六是网络建设扩展转化。为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多数项目在实施中,比较组注重构建示范培训和技术产品营销网络,以网络建设扩大技术成果转化的覆盖面,形成转化的规模效益。如豫麦49-198示范推广项目在实施中,承担单位与河南省内外多家农业种子营销公司建立销售网络,使豫麦49-198推广覆盖到河南大部分地区及陕西、湖北等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586.5万亩,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是产销衔接拉动转化。项目实施中还在注重与农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合作,通过产业化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销连接,建设目技术示范基地和企业产业化基地,带动农民种植和应用新技术。如小麦新品种豫麦366,花生新品种豫花9326,优质稻品种特优2035、方欣一号,大豆新品种GS濮豆6018在转化过程中均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需求拉动技术转化,并实现了产品优质优价,增加了农民收入。

    (河南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