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县市,因地制宜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科技创新服务县域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强县工程”领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一、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倍增计划,县域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1000家,入库中小型企业19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推动县域内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40个,在9个县市区内,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数量分别达到18家和16家,新增孵化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238亿元。推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如一致魔芋等成功上市,稻花香、土老憨等农业领域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分别突破5.6亿元、1.8亿元。
二、创新驱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别是在柑橘、茶叶、中药材等具有特色优势的领域,加速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的步伐,以引领和支撑各县(市、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宜都在赛迪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中位列第75位,并成功创建了国家高新区,湖北省首家柑橘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院所为技术底座运营良好,为湖北省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夷陵区每年投入千万资金用于奖励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充分展现了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
三、夯实科技人才根基。积极争取湖北省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成功立项4项,获批资金达200万元,为农业企业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湖北省科技厅选派64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市级层面也精心选派323名科技特派员,共同建设了85个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宜昌市范围内,“三区”人才总数达到40人。这些特派员深入服务乡镇(街道)77个,服务企业、合作社等机构172个,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合作社等机构12个,参与示范基地建设22个,帮助解决技术问题362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85项,培养基层技术骨干313人,举办培训场次165期,培训农民11828人次,发放技术指导资料4.3万余份。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