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推进社会发展领域民生科技工作
日期:
2012年04月20日 08:40
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一、取得成效
1、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实际应用能力显著提高。针对本省有利的资源与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在生物质能、风能等方面研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加强了产业化开发,推动了全省绿色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玉米秸秆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已实现了燃气-发电-供热联产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作为民用燃气、工业用气、供热用气,而且还可作为车用燃料。相关科技成果已开展了具体示范应用,示范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2012年还将实施建设年产1000万立方米的生物质燃气工程。沼气发酵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也由户用型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容积产气率达到1.15立方米/立方米/天,不仅能够高效运行,同时解决了寒冷地区沼气越冬生产的难题。吉林省是我国风电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几年,我们针对风机叶片、发电机组、风机维护装备以及风电有效利用等一系列风电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了系统研究,并且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有效地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吉林省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已达82.26%,全省运行风电机组已达2211台,风电装机容量占直调装机比例由2005年的0.78%上升到目前的16.1%,风电产业在吉林省已形成一个新兴战略产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正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针对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连续几年通过重大专项支持,在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研究开发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并且积极开展推广应用。已在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吉林油田以及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开展了应用示范,在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一分厂103号电炉投入试运行的“电炉谐波吸收及功率因数补偿综合装置”,可使日产量提高10%,电耗下降2%,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建筑节能领域,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筑节能新技术、农村住宅节能、城镇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并积极推进产业化开发,取得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多项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省重大民生工程-“暖房子”工程,仅2010和2011两年吉林省已完成节能技术改造4200多万平方米,总体节能约50%,每个采暖期可节约标煤25万吨,减少CO2排放60万吨。极大地推进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真正使科技惠及到民生、改善了民生。
3、全民健康技术水平不断加强,应急预防能力不断提升。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综合防治方面研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技术的研究。在应对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突发重大卫生事件时及时启动了应急科技专项,在应急诊断、病原分析、应急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加强了化药创新药物、大品种仿制药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开发力度,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余项化药已申请临床研究,其中“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复方硫酸铝的临床研究”已完成Ⅰ、Ⅱ期临床研究,已申请Ⅲ临床研究,“治疗老年痴呆的1.1类化学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的临床研究”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正开展Ⅱ临床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世界首例手性拆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压创新药物,我们加大了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列入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加强了临床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该品种已成为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某著名降压药相媲美的国产药物,2011年产值达13亿元,单品种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产生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生态环保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推动全省城乡环境的改善。针对本省西部“三化”治理、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点面源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开发、废弃资源处理及利用等领域,研究开发了一批生态治理新技术与环保新产品,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了二龙山、查干湖、石头口门等省重点水源地以及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保护或治理研究,并进行应用示范,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5、防灾减灾技术不断创新,监测预警能力日益提高。针对易发生的洪涝、暴雨(雪)等自然灾害,开展了相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开发出一批监测预警新方法并应用于具体实际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中小规模喷发灾害的预测研究,建立了天池火山全新世火山喷发期次,圈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分布范围,编制了长白山火山区地质图,为长白山区火山减灾、重大工程选址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6、公共安全技术快速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针对在煤矿、石化、电力等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加强了对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快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长春金鹰智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煤矿应急救援辅助指挥系统”已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8个、矿用产品防爆合格证8个,其标准体系被确定为国家强制标准。在晋煤集团岳城煤矿等煤矿企业已应用近三年,累计销售总额已达3150多万元。开展了现代刑事侦查技术及公共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了“科技强警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针对社会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食品、饮用水等的安全检测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展了智能交通管理、危险品公路运输的相关研究,相关科技成果正积极开展推广应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引导。“十一五”以来,结合全省实际,以省内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科技问题为出发点,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以及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科技发展计划中都对民生科技工作给予了重点支持,在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了项目支持力度,取得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很多科技成果已经成功转化并且应用于生产实践,为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完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起草制定了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目前,该《意见》已上报省政府,拟以政府文件下发或转发。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阐述了吉林省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全省发展民生科技在“全民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村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符合,与重大民生需求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促进吉林省民生科技工作的开展和加快民生科技产业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历来十分重视民生科技工作,为使科技更加贴近民生、惠及民生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吉林省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取得成效
1、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实际应用能力显著提高。针对本省有利的资源与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在生物质能、风能等方面研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加强了产业化开发,推动了全省绿色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玉米秸秆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已实现了燃气-发电-供热联产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作为民用燃气、工业用气、供热用气,而且还可作为车用燃料。相关科技成果已开展了具体示范应用,示范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2012年还将实施建设年产1000万立方米的生物质燃气工程。沼气发酵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也由户用型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容积产气率达到1.15立方米/立方米/天,不仅能够高效运行,同时解决了寒冷地区沼气越冬生产的难题。吉林省是我国风电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几年,我们针对风机叶片、发电机组、风机维护装备以及风电有效利用等一系列风电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了系统研究,并且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有效地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吉林省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已达82.26%,全省运行风电机组已达2211台,风电装机容量占直调装机比例由2005年的0.78%上升到目前的16.1%,风电产业在吉林省已形成一个新兴战略产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正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针对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连续几年通过重大专项支持,在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研究开发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并且积极开展推广应用。已在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吉林油田以及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开展了应用示范,在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一分厂103号电炉投入试运行的“电炉谐波吸收及功率因数补偿综合装置”,可使日产量提高10%,电耗下降2%,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建筑节能领域,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筑节能新技术、农村住宅节能、城镇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并积极推进产业化开发,取得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多项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省重大民生工程-“暖房子”工程,仅2010和2011两年吉林省已完成节能技术改造4200多万平方米,总体节能约50%,每个采暖期可节约标煤25万吨,减少CO2排放60万吨。极大地推进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真正使科技惠及到民生、改善了民生。
3、全民健康技术水平不断加强,应急预防能力不断提升。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综合防治方面研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技术的研究。在应对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突发重大卫生事件时及时启动了应急科技专项,在应急诊断、病原分析、应急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加强了化药创新药物、大品种仿制药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开发力度,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余项化药已申请临床研究,其中“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复方硫酸铝的临床研究”已完成Ⅰ、Ⅱ期临床研究,已申请Ⅲ临床研究,“治疗老年痴呆的1.1类化学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的临床研究”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正开展Ⅱ临床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世界首例手性拆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压创新药物,我们加大了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列入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加强了临床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该品种已成为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某著名降压药相媲美的国产药物,2011年产值达13亿元,单品种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产生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生态环保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推动全省城乡环境的改善。针对本省西部“三化”治理、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点面源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开发、废弃资源处理及利用等领域,研究开发了一批生态治理新技术与环保新产品,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了二龙山、查干湖、石头口门等省重点水源地以及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保护或治理研究,并进行应用示范,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5、防灾减灾技术不断创新,监测预警能力日益提高。针对易发生的洪涝、暴雨(雪)等自然灾害,开展了相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开发出一批监测预警新方法并应用于具体实际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中小规模喷发灾害的预测研究,建立了天池火山全新世火山喷发期次,圈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分布范围,编制了长白山火山区地质图,为长白山区火山减灾、重大工程选址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6、公共安全技术快速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针对在煤矿、石化、电力等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加强了对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快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长春金鹰智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煤矿应急救援辅助指挥系统”已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8个、矿用产品防爆合格证8个,其标准体系被确定为国家强制标准。在晋煤集团岳城煤矿等煤矿企业已应用近三年,累计销售总额已达3150多万元。开展了现代刑事侦查技术及公共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了“科技强警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针对社会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食品、饮用水等的安全检测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展了智能交通管理、危险品公路运输的相关研究,相关科技成果正积极开展推广应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引导。“十一五”以来,结合全省实际,以省内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科技问题为出发点,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以及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科技发展计划中都对民生科技工作给予了重点支持,在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了项目支持力度,取得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很多科技成果已经成功转化并且应用于生产实践,为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完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起草制定了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目前,该《意见》已上报省政府,拟以政府文件下发或转发。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阐述了吉林省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全省发展民生科技在“全民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村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符合,与重大民生需求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促进吉林省民生科技工作的开展和加快民生科技产业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