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第一届上海市社区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决赛在2062上海新能源主题公园举行。全市15个区县的27家社区创新屋通过区县选拔赛,从优胜者中选送的54个参赛队,共计108位选手参加了本次决赛,其中年龄最大选手为75岁,最小仅6岁。各参赛队现场设计并动手制作出各具创意和特色的作品,经过专家评审,宝山区罗泾镇沈志强、张亚妮家庭的“百变书架”,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吴为安、吴昱丰家庭的“自动分类储蓄盒”,闸北区临汾街道冯卫瑛、张庆东家庭的“乌鸦喝水摆件”,崇明县东平镇高华、高详帅家庭的“侧面升高护理床”等4个家庭创意作品获得一等奖。
社区创新屋是上海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实施的一项科普惠民、利民工程,也是推进社区居民“动手参与、激发创意”的科普实践平台,是上海市科委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和市文广局,为推进本市社区科普工作和优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而推出的科普新举措,是各委、部、办、局共同合作形成合力的新探索,也是市、区、街(镇)三位一体管理机制的新模式。社区创新屋一般建在所在街(镇)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由市科委、区(县)科委(协)出资建设,并由街(镇)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行。其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置有供居民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动手做”工具设备(包括金工、木工加工设备等)。每个社区创新屋都需配备指导教师及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制定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创新屋面向6周岁以上各年龄段居民,根据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动手实践与创意活动。
自今年3月首批社区创新屋开放以来,就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在5月举行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上,创新屋成了人气最旺的热门展区。截至10月,各区县立项在建的社区创新屋总数达56家,其中27家已建成向社会开放。目前开放的社区创新屋各有千秋,长征镇以“创意生活”为亮点,庙行镇则以“机器人”见长,杨行镇秀出“节能环保”品牌,龙华街道则以“国防教育”为特色。有些创新屋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如长征镇在社区创新屋设立了“低碳银行”,让中小学生把废弃的木料存进银行,体验废物利用和创新制作的双重乐趣。
社区创新屋建设,作为一项向公众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公众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科普举措,希望充满创造潜力和好奇心的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也希望社区成年居民能通过各类创新活动,挥洒无限创意,创造美好生活。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