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多种方式对口支援三峡库区
日期:
2011年03月23日 10:48
来源:上海市科委
一、聚焦移民致富,持续支持民生科技项目
在夷陵区,发展双孢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科委从2008年起连续投入25万元,支持当地实施《三峡坝、库区双孢蘑菇产业化发展》项目,为广大移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项目实施2年多来不仅带动当地社会投入资金200万元,还帮助当地在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多样化的产业品种,在1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内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示范基地,带动了包括210户移民户在内的500多农户增收,年产食用菌达300万公斤,创产值3600万元,安置移民1160人,移民增收300万元。
通过“重庆上海科技中心”引进和推广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已逐渐成为万州区近年新兴的一大产业。从2008年起,上海市科委连续两年共计投入60万元支持“500亩三峡虹红阳猕猴桃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推广应用成功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周边移民增收致富。项目的连续投入带动当地社会资金378.88万元,兴建了年产红阳猕猴桃705吨的高科技示范种植基地735.8亩,年销售收入达1280万元,利润324万元。
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着力提升传统产业
柑桔在夷陵区位于当地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更是三峡坝库区移民的传统产业,是移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上海市科委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支持了《桔园生态模式建设研究与示范(3期)》、《柑桔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出口柑桔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系列项目,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提升当地柑桔的质量和产量。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3个柑桔示范基地,引进特早、早熟品种12个,还提高了柑农标准化意识,并通过减少农药喷洒量和使用机械化作业设备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逾400万元,同时通过技术的集成运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其中,精品果园平均单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优质果品率达到90%,果实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蛋鸡养殖是万州区移民的主要产业,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是当地政府和农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2010年,上海市科委针对这一情况,支持50万元实施《50000只无公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探索适合三峡库区工厂化养殖技术、提高规模养殖水平,提升鸡蛋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项目不仅帮助企业新建和改建了鸡舍,还从台湾引进了全自动降温设备和自动清粪系统等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使企业成为年产2000吨无公害鲜鸡蛋的绿色有机养殖单位,年产值达1200万元,并定向解决移民就业岗位12个,带动受益移民450人,为库区移民提供了一条安稳致富的好路子。随着项目的顺利实施,承担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获得了万州区龙头企业、万州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注册有“峡江”系列商标的蛋品,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产品已在广州、南京等地销售,目前正计划在上海建立销售点。
2009年,上海市科委投入25万元,与华蓥市政府共同支持了《富硒SOD功能梨研制与开发》项目,将SOD技术应用于梨果,创新提升当地对传统产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的富硒SOD功能梨在酶活量等营养指标上超过其他SOD功能水果,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欢迎。到2010年底,销售量达到1600吨,实现总产值2000万元,同时,带动500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华蓥市委市政府已将其列为梨产业科技园重点发展项目。
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将在充分尊重当地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以当地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以帮助移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一方面继续巩固和发扬已有的帮扶成果,另一方面,将积极动员全市科技力量,并以支持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形式,鼓励上海的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三峡库区的帮扶工作中。
(上海市科委)
自1993年上海市分别对口帮扶支援重庆市万州区(原重庆五桥区)、1997年对口支援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以来,上海市科委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软件”与“硬件”并重、“输血”与“造血”结合、长远与近期统筹的原则,讲真情、求实效,积极组织力量,整合资源,通过平台建设、资金援助、项目扶持、技术转移、科技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倾情帮扶三峡库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聚焦移民致富,持续支持民生科技项目
在夷陵区,发展双孢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科委从2008年起连续投入25万元,支持当地实施《三峡坝、库区双孢蘑菇产业化发展》项目,为广大移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项目实施2年多来不仅带动当地社会投入资金200万元,还帮助当地在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多样化的产业品种,在1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内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示范基地,带动了包括210户移民户在内的500多农户增收,年产食用菌达300万公斤,创产值3600万元,安置移民1160人,移民增收300万元。
通过“重庆上海科技中心”引进和推广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已逐渐成为万州区近年新兴的一大产业。从2008年起,上海市科委连续两年共计投入60万元支持“500亩三峡虹红阳猕猴桃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推广应用成功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周边移民增收致富。项目的连续投入带动当地社会资金378.88万元,兴建了年产红阳猕猴桃705吨的高科技示范种植基地735.8亩,年销售收入达1280万元,利润324万元。
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着力提升传统产业
柑桔在夷陵区位于当地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更是三峡坝库区移民的传统产业,是移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上海市科委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支持了《桔园生态模式建设研究与示范(3期)》、《柑桔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出口柑桔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系列项目,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提升当地柑桔的质量和产量。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3个柑桔示范基地,引进特早、早熟品种12个,还提高了柑农标准化意识,并通过减少农药喷洒量和使用机械化作业设备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逾400万元,同时通过技术的集成运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其中,精品果园平均单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优质果品率达到90%,果实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蛋鸡养殖是万州区移民的主要产业,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是当地政府和农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2010年,上海市科委针对这一情况,支持50万元实施《50000只无公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探索适合三峡库区工厂化养殖技术、提高规模养殖水平,提升鸡蛋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项目不仅帮助企业新建和改建了鸡舍,还从台湾引进了全自动降温设备和自动清粪系统等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使企业成为年产2000吨无公害鲜鸡蛋的绿色有机养殖单位,年产值达1200万元,并定向解决移民就业岗位12个,带动受益移民450人,为库区移民提供了一条安稳致富的好路子。随着项目的顺利实施,承担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获得了万州区龙头企业、万州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注册有“峡江”系列商标的蛋品,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产品已在广州、南京等地销售,目前正计划在上海建立销售点。
2009年,上海市科委投入25万元,与华蓥市政府共同支持了《富硒SOD功能梨研制与开发》项目,将SOD技术应用于梨果,创新提升当地对传统产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的富硒SOD功能梨在酶活量等营养指标上超过其他SOD功能水果,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欢迎。到2010年底,销售量达到1600吨,实现总产值2000万元,同时,带动500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华蓥市委市政府已将其列为梨产业科技园重点发展项目。
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将在充分尊重当地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以当地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以帮助移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一方面继续巩固和发扬已有的帮扶成果,另一方面,将积极动员全市科技力量,并以支持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形式,鼓励上海的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三峡库区的帮扶工作中。
(上海市科委)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