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创业之“车”迈上快速道
日期:
2012年05月15日 10:23
来源:上海市科委
载体:形成创业网络 实践一体化模式
有了创业的想法,可以先到创业苗圃试一试;有了创业的需要,可以到区县、街道找找有没有就近的孵化器;有了创业的初步成功,可以到加速器实现企业高速成长。在上海,不论你处于哪个创业阶段、哪种创业行业或是哪块创业地区,都可以发现创业载体的身影。
科技创业的触角早已从市科技创业中心里延伸出来,形成了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网络,并不断把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吸引到网络中,将网络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引导建设4-5个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其中,市科技创业中心计划新建苗圃15个,新增项目800项,实现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三个全覆盖”,营造低成本创业环境;孵化器的发展将以专业孵化器为重点,稳步推进专业孵化器与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器的协同发展,将新建15家孵化器;在后孵化阶段,加速器将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之所,将新建5个加速器,并争取对加速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市区联动,加强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的布局,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初步形成3个特色产业集群。
政策:转变管理方式 不断惠及企业
对于孱弱的科技创业“小苗”来说,政策的“阳光雨露”显得尤为金贵。科技创业企业究竟需要哪些政策?如何让这些政策落地生根?市科技创业中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开展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做好创新基金、高转项目认定等规范管理,并逐步建立数据库,为开展企业增值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市科技创业中心还将加大与市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商务委、知识产权局、人保局、高企认定办等部门间的联动对接,推进项目调研,围绕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对重点产业领域的项目积极引导,推进技术交易服务、成果转化认定、创业孵化、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工程联动服务机制,力争国家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份额位居全国前列,使高转项目认定数达到650项。
同时,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加强市区联动,提高项目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理顺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区县科委在项目组织、审核推荐、立项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深化与公共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合作服务,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
资金:深化科技金融 完善投融资体系
科技企业要不断前行,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创新,另一条腿就是资金。为破解科技企业资金瓶颈,市科技创业中心在科技金融方面动作频频,从履约责任保证和担保保险贷款,到科技小巨人信用贷,一系列举措受到欢迎。
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扩大履约责任保证和担保保险贷款的业务范围,开展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广泛的合作,扩大贷款范围和额度,争取完成贷款6亿。同时,继续实施“科技小巨人信用贷”,尝试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衍生产品,扩大对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完成贷款5亿元。
在新的科技金融产品开发上,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推进“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信用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等产品的实施,进一步完善针对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争取完成贷款5亿元。同时,还将设计开发创新基金项目小额贷款产品,探索创新基金过桥贷的实施,探索创新资金融资、贷款、担保补助的支持方式。
此外,市科技创业中心还将依托技术交易所资源和渠道,推进OTC和新三板建设,打造科技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推进一批企业上市。同时,完善投融资俱乐部的实施方案,为中小企业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促进科技企业股权融资。
服务:打造优势品牌 优化创新环境
无论是载体、政策、资金,都离不开专业的服务。市科技创业中心不断磨练自身“内功”,打造优势服务品牌。
创业导师无疑是市科技创业中心的一大品牌,行家里手的经验教训对创业新任来说,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举办创业导师大讲堂,提升导师资源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辐射全市,并继续开展“手牵手”、企业培训、企业诊断咨询服务等活动,在原有金融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三个导师团队基础上,着手探索在产业领域细分专业导师队伍,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个服务品牌——“一门式”服务窗口将在今年得到进一步增强。市科技创业中心将规范窗口运作程序,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扩大窗口的服务内容,使对外服务更加便捷、规范、高效。
同时,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打造一条创新创业服务热线,进行专业培训,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并将重点政策服务工作、创业者常见问题编写成册,提高热线电话服务水平,提升形象。
此外,创新创业“科普化”服务新平台也是市科技创业中心今年一大亮点:通过与区县科委、孵化服务载体、中介服务机构、相关委办、高新区、高校院所的联动,开展创新创业月活动,使之成为申城创新创业宣传的有效平台。
如果将上海的科技创业看作一辆正在飞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带动它前进的是这样四个“轮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空间载体,“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的政策扶持,科技金融的资金支持,创业导师“一门式”的服务资源。要让车开得快、开得稳,四个轮子需要方向一致、步调协调。为此,上海市科委科技创业中心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为主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孵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
载体:形成创业网络 实践一体化模式
有了创业的想法,可以先到创业苗圃试一试;有了创业的需要,可以到区县、街道找找有没有就近的孵化器;有了创业的初步成功,可以到加速器实现企业高速成长。在上海,不论你处于哪个创业阶段、哪种创业行业或是哪块创业地区,都可以发现创业载体的身影。
科技创业的触角早已从市科技创业中心里延伸出来,形成了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网络,并不断把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吸引到网络中,将网络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引导建设4-5个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其中,市科技创业中心计划新建苗圃15个,新增项目800项,实现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三个全覆盖”,营造低成本创业环境;孵化器的发展将以专业孵化器为重点,稳步推进专业孵化器与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器的协同发展,将新建15家孵化器;在后孵化阶段,加速器将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之所,将新建5个加速器,并争取对加速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市区联动,加强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的布局,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初步形成3个特色产业集群。
政策:转变管理方式 不断惠及企业
对于孱弱的科技创业“小苗”来说,政策的“阳光雨露”显得尤为金贵。科技创业企业究竟需要哪些政策?如何让这些政策落地生根?市科技创业中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开展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做好创新基金、高转项目认定等规范管理,并逐步建立数据库,为开展企业增值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市科技创业中心还将加大与市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商务委、知识产权局、人保局、高企认定办等部门间的联动对接,推进项目调研,围绕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对重点产业领域的项目积极引导,推进技术交易服务、成果转化认定、创业孵化、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工程联动服务机制,力争国家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份额位居全国前列,使高转项目认定数达到650项。
同时,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加强市区联动,提高项目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理顺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区县科委在项目组织、审核推荐、立项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深化与公共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合作服务,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
资金:深化科技金融 完善投融资体系
科技企业要不断前行,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创新,另一条腿就是资金。为破解科技企业资金瓶颈,市科技创业中心在科技金融方面动作频频,从履约责任保证和担保保险贷款,到科技小巨人信用贷,一系列举措受到欢迎。
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扩大履约责任保证和担保保险贷款的业务范围,开展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广泛的合作,扩大贷款范围和额度,争取完成贷款6亿。同时,继续实施“科技小巨人信用贷”,尝试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衍生产品,扩大对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完成贷款5亿元。
在新的科技金融产品开发上,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推进“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信用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等产品的实施,进一步完善针对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争取完成贷款5亿元。同时,还将设计开发创新基金项目小额贷款产品,探索创新基金过桥贷的实施,探索创新资金融资、贷款、担保补助的支持方式。
此外,市科技创业中心还将依托技术交易所资源和渠道,推进OTC和新三板建设,打造科技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推进一批企业上市。同时,完善投融资俱乐部的实施方案,为中小企业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促进科技企业股权融资。
服务:打造优势品牌 优化创新环境
无论是载体、政策、资金,都离不开专业的服务。市科技创业中心不断磨练自身“内功”,打造优势服务品牌。
创业导师无疑是市科技创业中心的一大品牌,行家里手的经验教训对创业新任来说,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今年,市科技创业中心将举办创业导师大讲堂,提升导师资源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辐射全市,并继续开展“手牵手”、企业培训、企业诊断咨询服务等活动,在原有金融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三个导师团队基础上,着手探索在产业领域细分专业导师队伍,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个服务品牌——“一门式”服务窗口将在今年得到进一步增强。市科技创业中心将规范窗口运作程序,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扩大窗口的服务内容,使对外服务更加便捷、规范、高效。
同时,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打造一条创新创业服务热线,进行专业培训,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并将重点政策服务工作、创业者常见问题编写成册,提高热线电话服务水平,提升形象。
此外,创新创业“科普化”服务新平台也是市科技创业中心今年一大亮点:通过与区县科委、孵化服务载体、中介服务机构、相关委办、高新区、高校院所的联动,开展创新创业月活动,使之成为申城创新创业宣传的有效平台。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