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探索形成创业网络 实践一体化模式
日期:
2012年09月21日 14:25
来源:上海市科委
没有资金,缺少经验,只需要一个好点子加上一份令人信服的商业计划书,先在“创业苗圃”“练摊”3-6个月,就可以实现“零成本”创业。成立不久的上海集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先是以项目团队形式入驻创业苗圃的一棵“小苗”,上海市科创中心请来同属材料行业的市科技创业导师施晓旦指导,为其争取到市科委苗圃项目的5万元资助。通过多次指导和苗圃的精心培育,一年后,集宝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磨涂料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并在多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得到应用。
如今,全市39家科技创业苗圃中累计接受孵化的创业“幼苗”已超过1600多棵,其中近一半成功注册企业进入孵化器孵化,多为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业项目。
目前,上海科技创业的触角早已从上海市科创中心里延伸出来,形成了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网络,并不断把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吸引到网络中,将网络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年,上海市科创中心将引导建设4—5个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市科创中心计划新建苗圃15个,新增项目800项,实现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三个全覆盖”,营造低成本创业环境;孵化器的发展将以专业孵化器为重点,稳步推进专业孵化器与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器的协同发展,将新建15家孵化器;在后孵化阶段,加速器将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之所,将新建5个加速器,并争取对加速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市区联动,加强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的布局,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初步形成3个特色产业集群。
从创业苗圃孵化到加速器形成纵向孵化服务链。在上海,不论你处于哪个创业阶段、哪种创业行业或是哪块创业地区,都可以发现创业载体的身影。
没有资金,缺少经验,只需要一个好点子加上一份令人信服的商业计划书,先在“创业苗圃”“练摊”3-6个月,就可以实现“零成本”创业。成立不久的上海集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先是以项目团队形式入驻创业苗圃的一棵“小苗”,上海市科创中心请来同属材料行业的市科技创业导师施晓旦指导,为其争取到市科委苗圃项目的5万元资助。通过多次指导和苗圃的精心培育,一年后,集宝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磨涂料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并在多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得到应用。
如今,全市39家科技创业苗圃中累计接受孵化的创业“幼苗”已超过1600多棵,其中近一半成功注册企业进入孵化器孵化,多为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业项目。
目前,上海科技创业的触角早已从上海市科创中心里延伸出来,形成了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网络,并不断把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吸引到网络中,将网络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年,上海市科创中心将引导建设4—5个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市科创中心计划新建苗圃15个,新增项目800项,实现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三个全覆盖”,营造低成本创业环境;孵化器的发展将以专业孵化器为重点,稳步推进专业孵化器与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器的协同发展,将新建15家孵化器;在后孵化阶段,加速器将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之所,将新建5个加速器,并争取对加速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市区联动,加强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的布局,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初步形成3个特色产业集群。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