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谋篇布局再出发之三:破冰前行 打破桎梏勇创新
日期:
2013年04月01日 09:03
来源:上海市科委
“分类指导”派上了用场。对于承接能力欠缺的园区,指导分园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等管理机制;对于设立管委会的园区则不再画蛇添足。“不要求统一模式,关键是要这个功能”。张江人的思路很是清楚。
如今,大张江又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提出开展生物医药委托加工试点的设想,再次向我国生物医药产研分离发起破冰进攻。
欧美国家的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实施分离政策,而我国实施的是捆绑政策,生物医药企业在将研发成果向生产制造转化时,因不能委托加工而需要自建生产线,不仅造成生产设备的重复投入,给企业尤其是中小药企带来融资压力,且导致我国医药企业缺乏规模化经营,造成研发投入少、加工规模小、质量监管难等弊端。我国近7000家医药企业的经济收入不抵美国的100家。
仅在张江核心园,生物医药产研分离的呼声已日渐高涨。一旦试点,企业不再需要生产线,可以用更多的资金搞研发,园区甚至可以造共用生产线,进一步提升效益。此外,基于杨浦园原有优势的征信体系建设和特色的三区联动等一系列分园特色优势,有望在调研之后试点再推广。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是张江的传统。“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物竞天择,舍我其谁”的理念已成为张江示范区共识。“任何一项先行先试都是思想解放的一环,遇到很多的新问题都是无惯例、无法规可循,必然触及原有政策。”张江发展的20年,是激情与理智碰撞的20年,在一小块土地上孕育着中国创建世界一流高新区的梦想。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破冰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桎梏,但是无论有多少困难,大张江有足够的大智慧。
曾经,项目审批快则一年,慢则三年,审批成了园区头疼的一道坎。了解情况之后,九大行政审批权下发至园区开始成形,“园内事园内结”成为可能。但大张江18个园区的现实情况不一而同,没有管委会的园区怎么办?权力下放,无部门承接,形同虚设。
“分类指导”派上了用场。对于承接能力欠缺的园区,指导分园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等管理机制;对于设立管委会的园区则不再画蛇添足。“不要求统一模式,关键是要这个功能”。张江人的思路很是清楚。
如今,大张江又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提出开展生物医药委托加工试点的设想,再次向我国生物医药产研分离发起破冰进攻。
欧美国家的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实施分离政策,而我国实施的是捆绑政策,生物医药企业在将研发成果向生产制造转化时,因不能委托加工而需要自建生产线,不仅造成生产设备的重复投入,给企业尤其是中小药企带来融资压力,且导致我国医药企业缺乏规模化经营,造成研发投入少、加工规模小、质量监管难等弊端。我国近7000家医药企业的经济收入不抵美国的100家。
仅在张江核心园,生物医药产研分离的呼声已日渐高涨。一旦试点,企业不再需要生产线,可以用更多的资金搞研发,园区甚至可以造共用生产线,进一步提升效益。此外,基于杨浦园原有优势的征信体系建设和特色的三区联动等一系列分园特色优势,有望在调研之后试点再推广。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是张江的传统。“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物竞天择,舍我其谁”的理念已成为张江示范区共识。“任何一项先行先试都是思想解放的一环,遇到很多的新问题都是无惯例、无法规可循,必然触及原有政策。”张江发展的20年,是激情与理智碰撞的20年,在一小块土地上孕育着中国创建世界一流高新区的梦想。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破冰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桎梏,但是无论有多少困难,大张江有足够的大智慧。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