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加强科普资源平台建设 培育科普宣传精品
日期:
2013年04月07日 14:08
来源:上海市科委
沈晓明指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深刻领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提升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抓紧建设“上海市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他强调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各类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把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创作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拓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和载体,发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办科普,努力构建一个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主流网站、微博等在内的,包含各类宣传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构架。他要求上海市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要在前5个月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聚焦第一年“用药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的三大主题,集中宣传,有所侧重,积极打造精品和亮点,增强科普工作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2012年,本市在做好面上科普工作的同时,树立科普“为民”理念,全面对接民生需求,收到积极成效。
专题科普行动深入推进。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科普行动成效明显,评估结果显示:市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的知晓率从62.09%上升到79.7%、使用行为正确率从74.68%上升到89.7%;用药量同比下降四分之一。去年10月启动的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受到公众欢迎。初步建成公共安全专家库,举办了首届“上海市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编撰了相关图书、挂图、海报,设计制作了“公共安全”科普资源包。围绕公共安全主题,正在全市开展第六届科普多媒体大赛,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科普PPS创作传播活动,科普文艺汇演等,获得市民积极响应。在上海广播电台、《科学画报》等传媒平台上开辟“安全360”等公共安全科普宣传栏(节)目,在纪实频道《科技密码》栏目中策划和制作公共安全专题内容等。市消防局印发了《上海市公共消防安全科普宣传三年(2012-2015)行动方案》,并组织举办了“11.9”消防宣传周、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月等活动。市绿化市容局开展市“绿化市容‘公共安全’科普365宣传行动”。市食药监局持续举办“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开办“食品安全健康热线”栏目等。市质监局围绕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进行了有力宣传,组织各项活动报道62项,首发886条,相关新闻搜索共计27240条。
社区科普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成依托高校学科资源且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商店门店数已达101家,大学生科学商店“总店+分店+门店”的发展模式得到不断深化。据统计,去年科学商店组织教师与大学生围绕社区需求共开展课题研究345项,其中结题285项;累计参与志愿者总数达12127人,参与教师数达656人,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服务21万人次。“科普智慧墙”、“科普新干线”等便于居民互动体验的特色科普展品和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广受欢迎。
科普惠民项目成效渐显。“健康驿站”、“用科技为老洋房添彩”、“社区民生卡”、“健康云平台”等一批贴近居民生活的科普惠民项目顺利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也都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文化育农”、“科技惠农”、“卫生健农”等数十项集中示范项目配送到位。旨在引导公众“动手参与,激发创意”的30家社区“创新屋”正在稳步推进中。怀孕优生科普、0-3岁育儿指导,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和早教水平。科普大讲坛、东方讲坛等各类科普讲坛扩大社区传播点。科普培训在社区学校中深入推进。科普文艺演出引导居民思考践行科学生活理念,环保滑稽戏《搭界不搭界》、亲子互动游戏剧《爱绿色的给力兔》让市民在喜闻乐见中受到科普润泽。
2013年上海科普工作将深化科普能力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培育精品,注重实效,实现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提升能力方面,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各类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将着力推进科普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将坚持共建共享、通而不统、协作共赢的原则抓紧实施。这项工作由上海市科委牵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年内将形成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形成各类科普资源信息数据的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做好科普资源入库的技术准备,后期还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梳理、加工和维护。二是强化人才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科普培训、实施高校院所中青年专家科技传播人才扶持计划等方式培育科普人才队伍。三是提高科普研究能力,重点开展科普规划、科普政策、科技传播、科普评价等方面的决策咨询研究,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四是巩固专项活动带动能力,制作一批以公共安全为主题的科普影视作品、科普动漫作品和科普展教具,不断充实全市公共安全科普内容资源。
在培育精品方面,要重点打造精品科普设施、培育精品科普活动和推广精品科普作品。重点培育10家精品科普场馆;发挥上海科技节、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上海科普大讲坛”等品牌建设;加大对优秀科普图书创作出版的支持力度;继续打造精品科普纪录片和影视作品。
在注重实效方面,为促进社会公众理解科学,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有机融合,把公众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群体。将通过拍摄科普宣传片、在科普期刊开辟专栏、动员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科普传播等途径,加强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宣传;要继续深入开展公共安全科普宣传,向市民普及应对各类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低碳、节能和健康科普教育等活动,推动科普行动的“民生化”;针对未成年人、社区居民、公务员、企业职工、农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落实科普服务的“全面化”。
29家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与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及本市各区县分管领导、科委(协)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近日,2013年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联会召开。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莫负春主持。会上,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就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市科委副主任曹振全总结了2012年上海市科普工作。
沈晓明指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深刻领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提升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抓紧建设“上海市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他强调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各类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把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创作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拓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和载体,发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办科普,努力构建一个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主流网站、微博等在内的,包含各类宣传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构架。他要求上海市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要在前5个月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聚焦第一年“用药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的三大主题,集中宣传,有所侧重,积极打造精品和亮点,增强科普工作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2012年,本市在做好面上科普工作的同时,树立科普“为民”理念,全面对接民生需求,收到积极成效。
专题科普行动深入推进。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科普行动成效明显,评估结果显示:市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的知晓率从62.09%上升到79.7%、使用行为正确率从74.68%上升到89.7%;用药量同比下降四分之一。去年10月启动的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受到公众欢迎。初步建成公共安全专家库,举办了首届“上海市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编撰了相关图书、挂图、海报,设计制作了“公共安全”科普资源包。围绕公共安全主题,正在全市开展第六届科普多媒体大赛,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科普PPS创作传播活动,科普文艺汇演等,获得市民积极响应。在上海广播电台、《科学画报》等传媒平台上开辟“安全360”等公共安全科普宣传栏(节)目,在纪实频道《科技密码》栏目中策划和制作公共安全专题内容等。市消防局印发了《上海市公共消防安全科普宣传三年(2012-2015)行动方案》,并组织举办了“11.9”消防宣传周、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月等活动。市绿化市容局开展市“绿化市容‘公共安全’科普365宣传行动”。市食药监局持续举办“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开办“食品安全健康热线”栏目等。市质监局围绕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进行了有力宣传,组织各项活动报道62项,首发886条,相关新闻搜索共计27240条。
社区科普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成依托高校学科资源且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商店门店数已达101家,大学生科学商店“总店+分店+门店”的发展模式得到不断深化。据统计,去年科学商店组织教师与大学生围绕社区需求共开展课题研究345项,其中结题285项;累计参与志愿者总数达12127人,参与教师数达656人,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服务21万人次。“科普智慧墙”、“科普新干线”等便于居民互动体验的特色科普展品和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广受欢迎。
科普惠民项目成效渐显。“健康驿站”、“用科技为老洋房添彩”、“社区民生卡”、“健康云平台”等一批贴近居民生活的科普惠民项目顺利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也都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文化育农”、“科技惠农”、“卫生健农”等数十项集中示范项目配送到位。旨在引导公众“动手参与,激发创意”的30家社区“创新屋”正在稳步推进中。怀孕优生科普、0-3岁育儿指导,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和早教水平。科普大讲坛、东方讲坛等各类科普讲坛扩大社区传播点。科普培训在社区学校中深入推进。科普文艺演出引导居民思考践行科学生活理念,环保滑稽戏《搭界不搭界》、亲子互动游戏剧《爱绿色的给力兔》让市民在喜闻乐见中受到科普润泽。
2013年上海科普工作将深化科普能力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培育精品,注重实效,实现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提升能力方面,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各类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将着力推进科普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将坚持共建共享、通而不统、协作共赢的原则抓紧实施。这项工作由上海市科委牵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年内将形成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形成各类科普资源信息数据的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做好科普资源入库的技术准备,后期还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梳理、加工和维护。二是强化人才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科普培训、实施高校院所中青年专家科技传播人才扶持计划等方式培育科普人才队伍。三是提高科普研究能力,重点开展科普规划、科普政策、科技传播、科普评价等方面的决策咨询研究,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四是巩固专项活动带动能力,制作一批以公共安全为主题的科普影视作品、科普动漫作品和科普展教具,不断充实全市公共安全科普内容资源。
在培育精品方面,要重点打造精品科普设施、培育精品科普活动和推广精品科普作品。重点培育10家精品科普场馆;发挥上海科技节、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上海科普大讲坛”等品牌建设;加大对优秀科普图书创作出版的支持力度;继续打造精品科普纪录片和影视作品。
在注重实效方面,为促进社会公众理解科学,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有机融合,把公众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群体。将通过拍摄科普宣传片、在科普期刊开辟专栏、动员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科普传播等途径,加强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宣传;要继续深入开展公共安全科普宣传,向市民普及应对各类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低碳、节能和健康科普教育等活动,推动科普行动的“民生化”;针对未成年人、社区居民、公务员、企业职工、农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落实科普服务的“全面化”。
29家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与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及本市各区县分管领导、科委(协)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