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16年12月26日 09:57
来源:山西省科技厅
该项目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项目完成单位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历时8年,成功完成了全省11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任务,在总结全省11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及省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地质灾害勘查实施细则》企业标准,主编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针对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及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有效减轻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山西地处华北地台之山西断隆,地形高差大,地貌类型和构造条件复杂,煤炭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自然和人为地质灾害较多。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八十年代以来,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伤亡人数超过2000人。为此,预防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此成果旨在总结山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逐步达到预防地质灾害的目的。
该项目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项目完成单位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历时8年,成功完成了全省11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任务,在总结全省11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及省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地质灾害勘查实施细则》企业标准,主编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针对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及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有效减轻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