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新垦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鉴定
日期:
2012年10月29日 13:5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
目前,项目已建成核心试验示范区7500亩,示范推广面积8万亩。示范区主栽作物灌溉水利用率比当地水平提高了18.2%~50%,亩增产11.1%~40%,单方水产粮1公斤~2.3公斤,劳动效率提高2~3倍。2010年核心示范区作物新增利润106.6万元,增收节支492万元;示范推广区内作物增产19%~36.4%,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3.1%~50%,2010年节水165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利润2000万元,新增收节支6280万元。项目创建的灌溉模式已开始在南岸大渠灌区逐步推广应用,为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项目技术成熟,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应用价值很大。
近日,由新疆农科院主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疆大学、伊犁州水利局3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谷新垦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通过成果鉴定。项目建立了适合大坡降浅薄土层地表水移动过滤首部为重点的小型滴灌系统模式;集成了适宜大坡降砂质薄土层防止水、土、养分流失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平整土地技术,填补了国内该区域喷、滴灌技术的空白;开发了“伊犁河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系统”,建立了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农田排水安全利用控制指标体系;总结出一套适合伊犁河流域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项目成果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项目已建成核心试验示范区7500亩,示范推广面积8万亩。示范区主栽作物灌溉水利用率比当地水平提高了18.2%~50%,亩增产11.1%~40%,单方水产粮1公斤~2.3公斤,劳动效率提高2~3倍。2010年核心示范区作物新增利润106.6万元,增收节支492万元;示范推广区内作物增产19%~36.4%,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3.1%~50%,2010年节水165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利润2000万元,新增收节支6280万元。项目创建的灌溉模式已开始在南岸大渠灌区逐步推广应用,为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项目技术成熟,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应用价值很大。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