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厅多举措支持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
日期:
2012年12月24日 16:5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
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多方位给予倾斜支持。设立绿色通道,放宽申报条件。新疆科技计划要求项目申报人必须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对于援疆干部设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放宽对申报人条件的限制,具有“博士”学位的援疆干部人才即可申报各类计划的项目。加强申报全过程的服务工作。科技厅协调相关地区和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协助援疆干部人才策划和凝炼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开通服务电话、电子邮件,接受援疆干部咨询,对重点项目主动跟进,指导完善申报材料,做好项目申报全过程的服务工作。提高项目课题立项比率。2012年,受理援疆干部申报项目68项,经专家评审、可行性论证、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44项,新疆财政科技拨款793万元,立项比率为65%,远远高于科技计划普通项目的立项比率。
二是各方积极配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2012年立项的援疆干部承担的项目,实施期一般2~3年,大多数项目都已经按照预期设定的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相关研究工作顺利展开。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推动项目实施。援疆干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牵头组织项目申报书,论证报告、实施计划等,不仅带来了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也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带入了新疆,促进受援单位学术水平在疆影响力提升。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管理中,专人负责管理、监督和协调项目的实施、配套措施和经费的落实等方面,为项目提供服务,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项目实施取得一批成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如“乳肉兼用蒙贝利亚和西门塔尔牛增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通过技术处理,提高常规冻精配种总受胎率,结合激素法治疗、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治疗母畜繁殖疾病,通过呼图壁种牛场项目的示范带动,出售西门塔尔种公牛200头,为新疆黄牛改良贡献了巨大力量。结合实际,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如“新疆南非棕色蘑菇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引进南非棕色蘑菇菌株,在呼图壁县建立了南非棕色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培训菇农和管理人员70人次,为农民增收产值10万多元。加强合作,搭建一批平台。如“现代化病理综合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新疆地区标准化的ER、PR、HER2实验室检测平台,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胸腰椎骨折手术重建的相关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项目,使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上海市同济医院院级之间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两院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平台。培养人才,打造一批团队。实施一批项目,培养一批人才,是援疆工作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如 “新型镧系铁电功能材料研制”项目的实施,使得参与项目的5名青年教室全部考取了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半数研究人员已经获得硕士学位,培养了一批新型压电陶瓷设计的队伍。
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搭建一些实验平台,提升新疆的科技创新水平,为新疆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通过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计划行动,促使援疆干部人才和新疆建立一种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带动新疆科技人才的培养,扩大新疆与内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下一阶段,新疆科技厅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科技厅与党委组织部的联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就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促进科技援疆工作与干部人才援疆的结合等进行磋商,为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立科技厅与援疆干部的联络制度,定期与援疆干部沟通联系,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单位及课题主持人加强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
三是建立援疆干部工作成果的转化机制,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及时了解援疆干部中在课题实施中的先进事迹,总结课题实施的典型成果与管理经验,组织相关的宣传和报道,加强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加快项目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援疆干部人才作为派出新疆的“高级特派员”,是联系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的重要桥梁纽带。新疆科技厅创新组织方式,与党委组织部联合组织“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专门开辟渠道对援疆干部人才给予科技项目支持,将科技援疆与干部、人才援疆有机结合,以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推动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
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多方位给予倾斜支持。设立绿色通道,放宽申报条件。新疆科技计划要求项目申报人必须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对于援疆干部设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放宽对申报人条件的限制,具有“博士”学位的援疆干部人才即可申报各类计划的项目。加强申报全过程的服务工作。科技厅协调相关地区和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协助援疆干部人才策划和凝炼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开通服务电话、电子邮件,接受援疆干部咨询,对重点项目主动跟进,指导完善申报材料,做好项目申报全过程的服务工作。提高项目课题立项比率。2012年,受理援疆干部申报项目68项,经专家评审、可行性论证、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44项,新疆财政科技拨款793万元,立项比率为65%,远远高于科技计划普通项目的立项比率。
二是各方积极配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2012年立项的援疆干部承担的项目,实施期一般2~3年,大多数项目都已经按照预期设定的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相关研究工作顺利展开。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推动项目实施。援疆干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牵头组织项目申报书,论证报告、实施计划等,不仅带来了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也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带入了新疆,促进受援单位学术水平在疆影响力提升。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管理中,专人负责管理、监督和协调项目的实施、配套措施和经费的落实等方面,为项目提供服务,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项目实施取得一批成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如“乳肉兼用蒙贝利亚和西门塔尔牛增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通过技术处理,提高常规冻精配种总受胎率,结合激素法治疗、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治疗母畜繁殖疾病,通过呼图壁种牛场项目的示范带动,出售西门塔尔种公牛200头,为新疆黄牛改良贡献了巨大力量。结合实际,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如“新疆南非棕色蘑菇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引进南非棕色蘑菇菌株,在呼图壁县建立了南非棕色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培训菇农和管理人员70人次,为农民增收产值10万多元。加强合作,搭建一批平台。如“现代化病理综合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新疆地区标准化的ER、PR、HER2实验室检测平台,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胸腰椎骨折手术重建的相关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项目,使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上海市同济医院院级之间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两院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平台。培养人才,打造一批团队。实施一批项目,培养一批人才,是援疆工作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如 “新型镧系铁电功能材料研制”项目的实施,使得参与项目的5名青年教室全部考取了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半数研究人员已经获得硕士学位,培养了一批新型压电陶瓷设计的队伍。
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搭建一些实验平台,提升新疆的科技创新水平,为新疆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通过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计划行动,促使援疆干部人才和新疆建立一种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带动新疆科技人才的培养,扩大新疆与内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下一阶段,新疆科技厅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科技厅与党委组织部的联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就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促进科技援疆工作与干部人才援疆的结合等进行磋商,为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立科技厅与援疆干部的联络制度,定期与援疆干部沟通联系,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单位及课题主持人加强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
三是建立援疆干部工作成果的转化机制,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及时了解援疆干部中在课题实施中的先进事迹,总结课题实施的典型成果与管理经验,组织相关的宣传和报道,加强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加快项目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