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新疆 > 最新动态
2014年新疆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进展顺利
日期: 2014年12月17日 16:59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
【字号:

    今年以来,新疆科技厅围绕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实践科技服务民生的理念,围绕自治区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在特色林果业发展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重大技术开发与推广、干旱区绿洲农业节水技术开发与推广、草地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奶产业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牛羊肉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地方羊品种提纯复壮及种群扩繁技术开发等科技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富民强县和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示范工程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农牧业现代化和农牧民增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已成为各地县党政领导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富民强县最强有力抓手,成当地农牧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
    从开展科技民生实事工程以来,新疆目前正在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含“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程”项目)共计41项,其中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28项,“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示范工程”项目13项,累计对14个地州市、28个县市进行了支持,其中支持南疆县市的项目为11项,直接涉及民生项目比例为100%,项目扶持内容涉及到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多个产业。列入2012年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经费达1465万元;列入2013年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经费达1400万元;2014年经费为1265万元。据统计,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在执行项目(2012年~2014年)实施期间,自治区专项资金投入3955万元,县市区匹配资金10847万元,成立或引进与项目相关企业52个,项目带动利税增加36164万元,项目区农牧民年均增收1109元,项目创造就业岗位数12588个,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7881名,培训农牧民135191人,培训场次1473次,新产品数43个,注册商标数25个,专利55个、培育新品种数23个、新品种引进数94个,发表科技论文17篇。
    从项目实施过程看,各县市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村、示范点,共建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在管理过程中,各县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亲自挂帅指导、管理、协调各项工作,并对项目具体实施的有关单位给予大力的帮助,狠抓管理与落实。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基础工作处也加强了组织、协调、项目动态监管、项目辅导、财政审计报告、项目网上申报等工作。
    今年年初,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对受理的16个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进行了初选,从中遴选出了10个项目进行支持,主要涉及畜牧、林果、农作物种植、设施农业等领域。2月,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组织由技术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8个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2个自治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进行了会审,指导项目申报县市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3月,下发《关于下达2014年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计划的通知》(新科兴字[2014]年1号),签订合同并办理拨款手续,共安排1265万元,其中用于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结转的项目资金590万元,用于支持8个县市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400万元,用于支持自治区首批试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结转资金40万元,支持2个自治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100万元;用于县市区科技能力建设57万元,用于2013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奖励78万元。4月,项目的实施方案、合同书、预算书按时报送。同时,对到期验收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进行了验收,及时作了反馈,目前验收合格证书等相关工作已完成。同时,对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实施县市开展督导、检查,做好中期评估和资金绩效评价的工作。10月中旬,自治区科技厅领导带队分别对14个地州市进行了科技需求调研,对全区有关县市区进行了工作调研,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汇报,还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辅导,筛选出包括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在内的一批拟重点支持项目。
    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致力于民生科技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统筹考虑边境县市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等,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科技示范(试点),使示范(试点)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区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推动一批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如喀什地区叶城县实施的“良种核桃科技示范园高产攻关建设及产业开发”项目,下派了20名科技特派员从事包乡技术服务,推广有机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共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培训农民3000人次,安排农民技术服务队员1000多人开展防病、修剪、嫁接等工作,从而带动了全县核桃整体生产水平提高。据统计,全县核桃挂果面积2014年达到52.22万亩,单产达到200公斤,总产达10.5万吨,按商品果30元/公斤,全县实现产值31.5亿元。今年还举办了叶城县第七届核桃采摘节和核桃大赛,促进了经贸洽谈。通过实施该项目,使县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该县的核桃产业也成为喀什地区500万亩特色林果的支柱产业之一。
    ——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围绕边境县的主导产业,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县、乡科技推广人员合作,建立示范园区,通过示范、推广与服务,向周边区域进行辐射。在全区32个边境县市中,全部已承担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占边境县市比例为100%。通过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不仅在资金上予以支柱外,还大大改观了本区边境县市“引进技术难,引进人才更难”的现状。如布尔津县按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计划目标,结合项目合同技术经济指标,2014年共完成约3万亩的饲草料基地建设,贮饲草饲料900万公斤,引进种公牛30头,种公羊400只,优质饲草饲料种植达到3万亩,可贮饲草饲料900万公斤,完成了3个舍饲圈养重点村的建设,培育扶持肉牛肉羊育肥大户70户,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新建青贮窖池200座,新建棚圈50座,在建窖池及棚圈已全部完工,三个乡镇全年出栏肉牛共计2000头,肉羊7000余只。2014年实现产值220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广大农牧民的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如拜城县通过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的实施,已在全县建立30350亩标准化玉米良种扩繁田,生产加工良种12800吨,实现销售收入5400万元,项目区农牧民年均增收达1700元;同时拜城县加大品牌创建的力度,项目实施单位之一的新疆天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玉”牌玉米种子被中国名优品牌管理推广中心授予“中国名优品牌”荣誉称号、被中国市场消费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市场放心种子”荣誉称号。
    ——促进科技型特色产业发展。根据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对县市区给予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与带动当地新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创建产品品牌,提高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效益。如精河县实施的“枸杞产业化开发”项目,采取由政府+研究推广单位+公司+协会+合作社紧密合作的方式,合力推进枸杞产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了枸杞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完善了新疆枸杞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枸杞生态健康果园生物防治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全面提升了精河枸杞科技成果转化力、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2014年精河县建立保存圃10亩,汇集枸杞资源品种(品系)25种2368份,引进了3个枸杞新品种(系)15000株;选育的3个品种通过了自治区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项目区农牧民年均增收达1600元。精河县通过实施该项目,首次在新疆建立枸杞种质资源平台,首次在新疆建立新疆枸杞健康果园,首次新疆建立枸杞追溯体系,首次构建新疆统一枸杞产品追溯和电子商务平台,首次在新疆建立“新疆枸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次在新疆创建“新疆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提高了新疆枸杞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枸杞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疆枸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提高当地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水平。通过项目实施,为县市区提供技术、产品、劳动力、资金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对农村干部、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科技“二传手”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等。如“麦盖提县红枣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在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建立了300亩红枣优良品种繁育基地,通过接穗引进和嫁接保存的方式引进保存不同类型优良品种资源20~30份,对繁育基地前期引进的灰枣、骏枣等品种进行抚育管理,当年产出30万接穗。建立了2万亩枣粮高效间作示范基地,2万亩枣棉高效间作示范基地,完成了1万亩生态健康果园红枣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企业收购及加工红枣2.12万吨;聘请专家完成培训从业人员3850人次,其中培训果农2415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890人次,培训初、中级技术人员545人次;成立了1个县级红枣种植技术专业协会和9个乡级红枣种植技术专业协会,形成了红枣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显著提升全县枣树整体科技生产管理水平,切实提高红枣园的地面覆盖度,增加林木覆盖率,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全县生态条件,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