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科技部工作
国家863计划在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用水技术取得突破
日期: 2006年07月19日 10:0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国家863计划在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用水技术取得突破,研制出基于驻波率(SWR)原理研发出SWR-1、SWR-2和SWR-3三种土壤水分传感器。 SWR-1型为多探针结构,长度为6cm、10cm、15cm和20cm,适宜测量表层以下浅层不同深度的土壤容积含水率,其多探针互换结构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SWR-2型和SWR-3型传感器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等长四针结构,探针长6cm,输出性能一致性好,适合长期监测,特别是与计算机自动采集系统结合可实现长期、自动、连续定位观测,已应用于“农业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北京市旱情监测系统建设”、“水利部国家防总旱情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同时在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公司的节水灌溉系统建设中得到应用。利用移动固定技术,开发的植株茎直径变差探头可以适用于任意直径的作物茎秆,测定精量小于±1.5μm,占最小植株茎秆直径日变差量的2%以下。通过选择适宜测量区段,仪器的测定变差范围达到0-5mm,可以满足长时间连续自动监测的需要。研制了适合西红柿、玉米等茎秆直径较小作物的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适合果树等直径较大作物的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满足了5~500mm各类作物茎秆测定液流速率的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监测的作物蒸腾量与称重法测定的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3.6%,最大误差8%。实际监测结果与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同类产品相比,性能达到了同样的水平,但价格有望大幅度下降。通过3个冬小麦生长季和夏玉米生长季的田间试验观测,提出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利用红外温度诊断作物缺水状况的指标体系,以及监测夏玉米水分状况的适宜模型,并编制了在田间实际操作应用的技术手册。开发的智能化精量用水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织系统,实现系统规模的自由变换。控制软件可依据单一指标进行灌溉决策,也可依据多指标进行综合模糊决策,同时能够开展灌溉预报,并通过网络实现灌溉的远距离实时监控。人机界面通过HMI/SCADA自动化平台开发,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多种环境、作物种类、灌溉方式和控制模式。以该项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的全国作物墒情信息监测结果在2004-2005年农业部农情信息监测体系中得到了应用,监测结果被农业部有关司局作为农情监测的主要信息源采纳,实时发布在农业部官方网站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