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科技部工作
863计划作物采后保鲜技术降低了我国化学杀菌剂的使用
日期: 2006年09月26日 09:30       来源:科技部
【字号:

    863计划现代农业研究成果--“采后保鲜技术”降低了我国农作物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有利于无毒、无残留、无公害果实产品的生产。

    在国内首次用胺鲜酯诱导荔枝、芒果采后抗病性,明确了胺鲜酯能明显减轻荔枝炭疽病、荔枝霜疫霉病、荔枝酸腐病和芒果炭疽病、芒果蒂腐病的发病率。还明确了采前或采后施用抗病诱导剂如水杨酸(SA)、胺鲜酯、Acibenzolar-S-methyl(ASM)等处理措施,提高荔枝、芒果、鸭梨采后抗病能力和果品品质。

    将控制生理、病理,蜡质涂膜、基因诱导抗病抗褐变作为核心技术,与采前管理、采收、冷链贮运等措施系统集成,形成了荔枝综合保鲜技术体系。首次将基因诱导剂胺鲜酯用在了采后保鲜领域,利用胺鲜酯对荔枝进行诱导调控,诱导激活其本身的免疫机制,提高荔枝的抗病、抗逆能力,延缓了荔枝褐变和衰败。

    另外,从温度、气体、成熟度等三个角度揭示缓慢降温延缓鸭梨果心褐变以及延迟采收加重鸭梨果心褐变的生理学原因,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早采缓慢降温抑制鸭梨果实褐变的原因,首次报道了晚采鸭梨容易褐变的生理学原因,首次提出鸭梨果实褐变可能是与组织内高浓度的CO2溶解量有关的观点,首次报道了种子生理代谢与果实成熟衰老及褐变存在一定关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