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人员下企业”成为全国各地新气象,在广东、山东、广西、陕西、安徽、浙江等省,众多科研人员深入企业,用自己掌握的科研成果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继3月26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视频会议后,各地贯彻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重要举措。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工作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很多地方已得到有效落实。
据悉,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开展得较早的广东,将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力度,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组织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2000名科技人员做特派员,同时选派10000名大学毕业生当特派员助理,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近万家企业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与广东相邻的广西,这一工作也迅速展开。据介绍,今年是广西“企业服务年”,将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组织50所高校院所500名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企业,带动企业升级转型;要求有关部门要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协调,建立考核、评估、激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机制,促使和支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
山东省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组织实施“百千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100个以上的高校、科研单位与山东省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共建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根据各地需求,推动1000项以上成熟的技术成果在山东转化,支持10000名以上科技人员深入到企业、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股企业,与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等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安徽日前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选派1000名科技人员到1000家企业驻点,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帮助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渡过金融危机难关。为促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顺利开展,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省委组织部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企业科技特派员原职务、编制、工资等不变,脱产工作的特派员经派出单位考核合格,视同完成原单位脱产期间的基本工作量;对企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岗前培训;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派驻企业组织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优先立项,以人才团队形式派驻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派驻企业和特派员联合开展的自筹经费研发项目,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自筹);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时,特派员可计入企业研发人员数等。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