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贵州省科技厅、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和毕节行署共同主办、毕节地区科技局和贵州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毕节试验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培训班”开班。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地区各市县主管领导,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经贸局、环保局、卫生局、水利局领导,以及毕节地区科研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等单位的一百余位人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由交流中心赫文平副主任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开展此次培训的主要目的。贵州省科技厅机关党委金正强书记和毕节行署常委吴勇副专员先后介绍了贵州省及毕节经济、科技工作发展状况,并对交流中心举办此次培训活动表示欢迎和感谢。
交流中心孙洪主任首先为培训班作了“中国科技合作与交流现状”的主题报告,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根据毕节发展现状,给出了其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具体建议。随后,交流中心9个业务处室负责人结合自身业务工作,介绍了中心开展科技合作的现状,重点说明了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运作方法、合作项目申报管理程序,以及中心的对外合作渠道等,并针对毕节地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或建议。据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的培训效果调查,参训人员对此次培训普遍感到满意,认为通过培训既了解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更明确了今后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7月29日,交流中心、贵州省科技厅与毕节行署共同举办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毕节地区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需求。毕节各市、县科技主管领导分别介绍了各区经济、科技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药材及农特产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对外合作的愿望。在与基层同志深入交流后,孙洪主任表示,毕节地区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潜力很大,交流中心将从推荐花甲专家、开展科普和人才培训、引入JICA、KOICA技术合作等渠道入手,为毕节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和高效农业、中药材开发利用、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科技工作提供支持。在此次培训班后,交流中心将与毕节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毕节地区对外科技合作提供长期的专业服务,更好地发挥科技合作在毕节建设中的作用。
座谈会上,交流中心和毕节科技局还就搭建毕节对外合作平台的下一步行动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商定:一,尽快签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毕节地区科技局合作协议书》,使合作机制化、长效化;二,交流中心将协助毕节9县1市科技系统通过KOICA渠道获取一批计算机设备,搭建网络平台;三,交流中心门户网站与毕节科技系统实现信息对接,双方将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四,交流中心将在今后的合作之中整合资源,帮助毕节地区利用花甲专家、KOICA、JICA等渠道开展对外合作。
背景新闻:
毕节地区是较为贫困落后的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严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节地区的发展,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科技部结合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工作,积极扶持贵州毕节试验区开展科技扶贫,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给予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实施“协助毕节试验区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行动,旨在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和条件并针对当地需求,协助毕节地区构筑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渠道,在人才和技术引进、项目合作方面提供中介服务,为毕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