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图片新闻
科技部等四部门在北京召开“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09年07月16日 16:15       来源:科技部
【字号:

 

 

    7月15日,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在科技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关情况。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同志、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同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同志、“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发起人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同志,以及《10000个科学难题》数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张继平教授、物理卷编委会主任葛墨林院士、化学卷编委会主任陈洪渊院士出席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王伟中司长主持。
    刘燕华副部长指出,创新方法专项工作是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创新方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源头上增强自主创能力的举措,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大举措。两年来,创新方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四部门成立了创新方法工作部际联席会和专家顾问组,还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科技部组织力量围绕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和科学工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重点推进了创新方法与素质教育改革结合、科学方法大系研究编制、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建设等。目前,企业、科研机构和教育系统等各方面关注方法、重视方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刘副部长强调,“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是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激励我国科技人员献身科学,攻克科学难题;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难题征集活动又是一项需要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长期的、基础性科技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予以支持和关注。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同志指出,难题征集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我国创新文化建设与发展也将具有深远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教育承载着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艰巨历史使命。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创新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在丛书编写、出版过程中,注重文字的科普性,图文并茂,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读者,有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引导他们树立献身科学、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理想。
    会上,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孙家广同志、张继平教授、葛墨林院士、陈洪渊院士,以及、“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发起人、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同志等先后发言,对征集活动的背景、意义、经过以及成果利用等作了介绍。
    “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是2007年由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开展的、面向全社会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进行的大规模征集活动,同时也是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采取分学科征集、整理的方式分阶段完成,2007年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学科领域开展难题征集活动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圆满结束,有关专家们在谈到征集到的难题时表示“一些征集到的难题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相关学科的一些主要领域的前沿水平”。作为难题征集活动的物化成果《10000个科学难题》系列丛书《数学卷》、《物理学卷》和《化学卷》已由科学出版社于日前出版。三册共收录难题740个,其中《数学卷》收录难题250个,《物理学卷》收录难题301个,《化学卷》收录难题189个。全国教育界、科技界200多个单位、1852位撰稿人、近4000人次的科学家和组织工作者参与了试点工作。2009年已按计划启动了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生物学三个学科领域的难题征集工作,难题系列丛书《天文学卷》、《地球科学卷》、《基础生物学卷》拟于2010年上半年出版。2010年后将陆续启动农学、医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科学问题的难题征集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