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专项的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刘登峰专员出席我们这次发布会,还邀请了中国医科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王以光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来参加发布会。同时,我们也邀请到部分品种的企业代表共同参加发布会。在两年前,我们就这个专项召开过一次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重点发布最近两年的一些最新进展。下面首先请刘登峰专员来介绍新药创制专项的最新进展情况。
一、重大品种研发成果显著。针对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新药创制专项把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提高药品可及性放在优先位置,截止目前已超额完成“十三五”品种研发目标,专项累计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1类新药44个,数量是重大专项实施前的8倍。自上次专项2017年新闻发布会以来,有14个1类新药获批,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是初步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围绕原始创新和药物研发链条的不同阶段,新药创制专项布局建设了一系列技术平台,初步建成了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药专项资助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1项,吸引和凝聚了大批国内外的优秀高级人才。
三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新药专项致力于推进中药大品种技术改造和临床再评价,突破了中成药临床准确定位、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一批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中药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截止目前,新药专项支持的32个中药品种获得新药证书,48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建立了21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在专项的支持下,中医药国际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5个品种获得加拿大传统药注册批件,17个品种在国际注册审批中或开展国际临床,15个中药材标准进入美国药典,8个中药饮片标准进入欧盟药典,31项中药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9项已经获得正式发布。
四是新药研发和产业开始大步走向国际。在新药创制专项引导支持下,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国产药品国际化进程高速推进,对提升我国新药创新能力,带动我国从医药大国变为医药强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8年底,累计超过280个通用名药物通过欧美注册。29个专项支持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获批上市,23个制剂品种以及4个疫苗产品通过了WHO预认证,100多个创新药物正在开展欧美临床试验,一批自主研发的新药及高端制剂走向国际。
五是促进医药创新产业稳步发展。在新药创制专项的牵引带动下,我国医药创新投入持续上升,有效带动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投入,推进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有力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极大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据医药工业信息机构统计,2018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近10%,高于工业整体增速3.5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我国百亿药企数量由专项实施前的2家增至17家。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包括在座的不少企业,都是这些年涌现出来的创新性企业,在我们国家医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重大专项进入“十三五”时期的最后攻坚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标志性成果的产出,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为实现重大专项2020年总体目标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