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作出了安排和部署,今天我们请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女士,药监局器械注册司稽察专员王兰明先生。下面,有请王部长作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政策吹风会,非常感谢大家持续关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情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境外疫情蔓延势头仍在继续,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随着秋冬季节来临,人们户外活动减少,流感等病毒流行风险加大,同时我国出入境秩序正在恢复,旅客增多,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很重。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对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做好重点地区和人员核酸检测排查工作。7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检测技术的研发,扩大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基本满足了国内疫情防控的需要。截至7月末,我国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484万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达到3.8万余人。已累计向全国各级医院、疾控中心、海关口岸、第三方检测机构发送试剂近2亿人份,设备1.2万余台。保障完成了1000万人检测的武汉大会战,1000万人检测的北京攻坚战,以及黑龙江、广东、上海等外防输入的常态化阵地战,新疆、大连等近日聚集性疫情检测的应急突击战,实现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下一步,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我们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推进检测能力建设。在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前提下,确保秋冬季前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及县域内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同时,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机动检测能力建设,确保在疫情暴发初期能够快速调度,配合当地检测力量,尽快完成检测任务。二是加紧检测人员培训。由国家和各省疾控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技术培训,满足不断增加的检测能力建设需求。三是加强科研攻关和审评注册。加快各类检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度,特别是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产品,提升检测准确率和效率。推动抗原检测和其他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攻关,进一步丰富检测筛查的技术手段。同时,要加强审评注册早期介入,推动更多新产品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尽量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四是加强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保障。帮助企业稳产扩产,引导企业持续优化供应链结构,不断提升检测产品的性能。进一步发挥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作用,加强产需双方的对接。按照医疗机构和海关系统能力的建设需求,协调企业抓紧组织生产,全力保障供应。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对研发和生产等环节的资金及金融支持,为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充分保障。
下面,由我和相关部门的同志来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谢谢。
谢谢王部长,开始提问。
我想问一下,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试剂与设备的产能如何?能否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需要?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