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吕静: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2023浦江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我是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浦江创新论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国际创新论坛,自2008年创设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五届,在推动世界和中国科技创新、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浦江创新论坛迎来了第十六年,论坛主题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将全面恢复线下举办,邀请全球政界高层、学界泰斗和商界精英群集浦江之畔,共话创新。
为了让广大媒体朋友们全面了解论坛的筹备情况,共同做好本次论坛的宣传工作,今天,科技部及浦江创新论坛秘书处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先生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先生
巴西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达科斯塔先生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先生
首先,有请解敏司长介绍本届论坛总体筹备情况。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 解敏: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2023浦江创新论坛的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科技部,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浦江创新论坛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2023浦江创新论坛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论坛背景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创新论坛始终围绕创新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十六年来,在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论坛能级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创新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将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为目标,紧扣“建设创新网络、把握未来趋势、培育青年力量”三大使命,重点实现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创新人才的“引力场”、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五大功能,立足全球视野、国家需求、科技前沿和民生福祉,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二、本届论坛总体安排
(一)总体概况
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本届论坛主宾国为巴西,主宾省为湖北省。
(二)嘉宾情况
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巴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位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这场国际创新盛会,境外嘉宾比例近40%。
(三)板块设置
本届论坛主要有4个板块:
第一是开幕式及全体大会。开幕式将于9月10日上午在东郊宾馆召开。上海市领导、科技部领导、主宾国、主宾省代表致辞;主旨演讲环节,大会邀请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总干事巴拉巴西奇、爱思唯尔全球首席执行官白可珊、复旦大学金力校长等中外知名科学家作报告并展开特别对话。
第二是主题论坛。聚焦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需求,举办两场主题论坛,一是政策论坛,主题是“创新体系与科技评价”,二是“区域创新发展”论坛。
第三是专题论坛。一是聚焦科学前沿和基础科学,举办脑科学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物理基础前沿两场未来(科学)论坛。二是聚焦可持续发展技术,举办绿色低碳创新论坛和首届中巴纳米科技研讨会。三是聚焦生命科学和大健康医疗,举办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此外,还有创新文化、科技创新青年峰会、女科学家峰会、“一带一路”等专题学术论坛。
第四是展示对接。一是首次设立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将于9月10日在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举办,开幕式及主论坛于当天下午举行,包括1场主活动和创业马拉松、上海国际创客大赛首秀、黑科技展等多场平行活动。二是继续举办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开幕式于9月10日下午举行。共设置三大专区:国家和区域专区、产业创新专区、创新生态专区,展区面积约1万平米,并计划举办30余场主题活动。
另外,大会还设有多场发布会、“中巴之夜”等活动。关于论坛的亮点内容,稍后将由陈宏凯先生做详细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我相信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将今年的论坛办成一届务实、高端、精彩的国际盛会,同时,衷心希望并邀请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参与论坛,与论坛一起共享智慧,共话创新!
谢谢大家!
吕静:谢谢解司长。下面有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先生介绍本届论坛亮点内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陈宏凯: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论坛秘书处,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浦江创新论坛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大家关心的今年论坛亮点内容作个通报。
一、广邀新老朋友,链接全球科技交流网络
本届论坛力邀来自中国、巴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这场国际创新盛会,境外嘉宾比例近40%。
作为今年论坛的主宾国,巴西在农牧业、绿色能源、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较强的科研优势。巴西创新研究署主席将率团参会并做主旨演讲。论坛期间,还将举办“第四届中巴创新周”和首届中巴纳米科技研讨会,并在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设立巴西国家馆向公众展示最新成果与技术需求。除巴西以外,历届主宾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也积极参与到本届论坛,塞尔维亚科技创新部国务秘书,柬埔寨科创部部长、副部长以及环保部副部长等将分别组团来沪出席论坛,在专题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参访相关科研机构。
本届论坛的主宾省为湖北省。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一位,已经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湖北省代表团将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将全面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全方位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热议开放创新,聚焦专业领域前沿发展
围绕论坛“开放创新生态”主题,在今年的全体大会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西奇,爱思唯尔全球首席执行官白可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都将作主旨发言。这次我们也在全体大会上首次设立“青年特别讲席”,将邀请李政道研究所副教授、李政道学者徐东莲,共同聚焦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分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人类表型组计划、大飞机全球创新合作等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特别对话环节,大会报告嘉宾将围绕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一直以来,浦江创新论坛坚持立足全球视野、国家需求、科技前沿和民生福祉。为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需求,论坛期间,科技部将组织“创新体系与科技评价”“区域创新发展”两场主题论坛,推进我国科技评价体系转型,打造区域协同发展交流的大舞台。
此外,本届论坛还将围绕脑科学、物理基础前沿、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纳米技术、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举办多场专题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全球健康实验室(GHL)执行董事史蒂夫·克恩,德国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大脑研究所所长莫里斯·赫尔姆斯塔特,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联合创始人肖恩·基德尼等海内外院士专家、国际科研机构及组织负责人将在专题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观点、交流智慧。
三、集聚创新资源,搭建企业融合创新平台
自2012年起,浦江创新论坛创新创业分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吸引了全球逾10万人次的极客、创客与创业者参与。为更好服务于硬科技领域的创业孵化与投资,赋能初创团队与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健康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新范式”。今年,创新创业分论坛全新升级为全球创业投资大会(WeStart),即将首次亮相。搭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国际双创服务平台,锁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三大硬科技赛道,目前已经有全球1000多个A轮融资前的创业项目报名,500多家孵化机构、200多家投资机构参会,遴选100个优质项目进行专业路演,还将举办孵化器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
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技术转移大会(INNOMATCH EXPO)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将聚焦“创新需求、人才需求、资本需求”三大创新要素,发布全国2000多项最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悬赏资金82亿元,首次发布全国10000多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线下展区面积约1万平米。
四、成果发布涌现,营造开放合作共享舞台
十六年来,浦江创新论坛持续不断夯实论坛智库功能,努力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已成为重要成果和创新观点的“首发站”。本届论坛将继续设置专场成果发布会,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绿色技术银行、爱思唯尔等国内外智库及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发布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遴选出六个领域的共85项技术成果,为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升级之路带来启示。《全球主要创新城市科创发展指数报告》将全景展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主要特征,挖掘城市科技创新的规律。此外,《未来产业创新前沿领域分析》《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等多项高质量指数报告也将悉数登场。
各位媒体朋友,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论坛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吕静:谢谢陈主任的介绍。下面有请巴西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达科斯塔介绍主宾国参与论坛的相关情况。
巴西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达科斯塔:
我很荣幸与各位尊敬的领导一同出席此次活动。
各位媒体代表、尊敬的同仁们:
浦江创新论坛一直是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国际活动。本论坛打造了统一的平台,促进创新发展和创新思想的交流、先进理念的传播,政府、行业、高校和其他机构之间的互动,并且推动着科技领域内的国际合作。
巴西受邀成为今年第十六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我们十分感激此次邀请。在巴西与中国持续推进和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背景下,来自巴西政府、行业、学术界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将前往上海,交流观点、展示成果、探讨最新发展及未来趋势。
巴西科技创新部部长卢西亚娜·桑托斯女士在就职演讲中曾提到:“掌握科学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生产力和创造财富以及确立巴西有尊严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的确,科学孕育创新,而创新是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卢拉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四月签署的中巴联合声明中肯定了科技创新在两国发展政策和经济竞争力中的关键性作用,他们还表示,“双边合作是实现两国目标的关键方式”。
我有幸介绍巴西-中国的科技领域合作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两国签署了《科技双边合作协定》。从那时起,两国陆续启动多项计划和项目,并且持续取得成果。在这里我仅列举其中的几个例子: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项目 —— 一个研发和运行地球探测卫星的科技合作项目。该系列第一颗卫星于1999年成功发射。联合研制第六颗卫星的议定书也已经签署。
•目前正在巴西进行建设的用于研究暗物质的BINGO射电望远镜。
•巴西-中国纳米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即巴西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已经完成环境、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10个项目。
•中国-巴西流行病研究预防中心,在两国合作进行新冠肺炎病毒基因测序中发挥关键作用。
•巴西-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研发风能、生物燃料、碳捕捉和碳封存等“碳净零”关键项目,以及深海石油勘探技术。
•巴西国家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合作。
可以列举的合作成果还有很多。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提高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伙伴关系水平,从过去和现在的分散成功个例,发展至更加有机的持续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密度。
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具体方法,是鼓励巴西和中国创业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并建立联合研究、开发和创新中心及合作项目。这一方向是卢拉总统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所达成的共识之一。
中巴两国关于研究和创新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也在今年四月签署,为深化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巴西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是广泛且多样化的,同时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期待将于9月9日开幕的第十六届浦江创新论坛。巴西代表团将很高兴与中国同仁和其他来宾共享9月9日晚上的“主宾国之夜”,大家将有机会品尝巴西美食,欣赏巴西音乐和传统舞蹈表演。除了开幕式和9月10日上午的全体会议外,其他亮点还包括9月10日当天的创新体系和技术评估主题论坛,以及9月11日举行的中巴纳米技术论坛,和绿色低碳创新论坛。
同期,部分巴西企业将在9月10至12日举办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分享他们的创新理念与解决方案。
最后,我要感谢在座各位领导和浦江创新论坛组织者提供的这次机会。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们对巴西受到邀请感到荣幸。在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竞争力和发展的动力,并对各国人民繁荣发展具有关键性战略意义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着本届浦江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
感谢大家!
吕静:谢谢达科斯塔先生的介绍。下面请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介绍主宾省参与论坛的相关情况。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吴骏: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荣幸湖北作为2023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省,首先,我代表湖北省科技厅向科技部、上海市、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湖北科技创新发展及参与此次论坛的主要活动安排。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襟江带湖、得水而优,是长江唯一流径超过一千公里的省份(长江干流横贯全省1061公里),有九省通衢 、“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之美誉。荆风楚韵、源远流长,高山流水、白云黄鹤,尽揽山水之美、常聚人文之盛。
湖北历来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地区,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国之重器”,缘定了湖北与北京、上海两地的“江水之情”。国家“十四五”规划蓝图中,湖北是共建“一带一路”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和承载地。可以说,国家对湖北的发展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视察湖北,勉励湖北要努力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为新时代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经历疫情大战大考,展示了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现在经济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难中求成、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3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七。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人文荟萃。截止2022年底,拥有高校129所、在校大学生190万人、“两院”院士75人、研发人员35.3万人、央属科研机构2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获批18家、湖北实验室10家、国家高新区12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东湖高新区是全国第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湖北先后主持完成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首次研发出可供300亿人同时通话的超级光纤,武汉是中国桥梁设计之都,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的奇迹,近年来又设计建造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天兴洲长江大桥。这些成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电站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考察武汉光谷时,充分肯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求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当前,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坚持“融入国家战略、锻造突出优势、引领产业发展、树立科创品牌”,以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2022年4月,经报国务院审核同意,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批复,武汉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明确要求打造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中国脊梁、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形成“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构筑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引擎。国家赋予湖北的战略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湖北将勇担时代使命,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明显提升,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光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迈进,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崛起。襄阳、宜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正努力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多任务。湖北科技创新正在从量的积累加速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加速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下面,介绍一下今年作为主宾省参加浦江创新论坛的一些工作安排。
再次感谢科技部和上海市的邀请。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参加此次论坛主宾省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策划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论坛推介湖北新形象,共享创新新理念,共建创新新平台,寻求创新新合作。一是领导带队组团推介。组织高层次的湖北政府代表团深度参与本届论坛主宾省活动,对湖北进行全方位推介。二是专家共话研讨。我省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将参加区域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女科学家峰会、科技创新青年峰会等活动,并进行报告分享。三是商务贸易交流。我们将组织我省科技服务机构、商务代表等,参加全球技术转移大会、首届全球创业者大会等。四是创新成果展示。利用主宾省展馆,展示“世界光谷”“桥梁建设之都”“世界水电之都”等湖北在全国有独特代表性和突出优势的重大创新成果,也将展示湖北文化和美食。
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标杆,推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与上海深化科技战略合作;依托上海的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深入拓展湖北的对外合作渠道、提升湖北的内陆开放水平;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推动上海、湖北加强常态化合作,携手打造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枢纽。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湖北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吕静:谢谢吴骏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介绍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我们注意到,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在当今国际环境下,设置这个主题有着怎样的出发点?论坛将如何围绕其展开研讨与分享?
解敏: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谢谢您的关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和治理秩序发生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面对这样的形势,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基于以上时代背景的考虑,我们将本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定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希望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科技发展打造更加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搭建全球科技合作网络、构建全球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有效流动,提升全球创新链接水平,为完善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全球创新治理探索新方向,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开拓新路径、贡献新智慧。
这次会议的各项活动都围绕“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这一主题设置。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政、学、研、产、商等多个领域近两百位演讲嘉宾开展深入的交流研讨,交流如何在大科学、开放科学等基础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探寻新形势下如何塑造科技创新文化、完善科技政策;还将围绕脑科学、医疗健康、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等全球性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希望通过有高度、精度、深度的智慧碰撞和观点交汇,助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生态!
谢谢!
中国新闻社:我想问一下巴西驻华大使馆的参赞先生。您刚才介绍的时候提到中国和巴西的科技合作,我们知道巴西和中国都是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前不久也在南非开了金砖国家的高峰会。在金砖国家体制下,巴西和中国,以及金砖体制下的各个国家,科技合作有没有一些行动规划?谢谢!
达科斯塔:是的。科技创新一直是金砖国家领导人议程上的重要议题。首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于2014年在南非举行。根据金砖国家领导人的指示,2015年部长们在巴西举行的第二次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上签署了《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一框架为金砖国家之间的诸多合作努力奠定了基础。我给大家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那就是《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它的创建是为了通过多国合作的方法,支持优先发展领域的出色研究。该计划旨在促进金砖国家研究人员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即由至少三个金砖国家的合作者联合开展合作。
第五次多边研究项目协调征集共批准了33个项目。巴西参与了其中24个项目,中国参与了26个。其中,巴西和中国在18个项目中开展合作,涉及水处理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可再生能源、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
谢谢大家!
吕静:谢谢达科斯塔先生的回答。
上海文汇报:请问一下市科委陈宏凯巡视员,请您再重点介绍下两场展示对接活动的情况。作为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已经举办了三届,请问取得了哪些成果成效?另外刚听您说,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是首次亮相,这场大会在内容策划方面又有哪些亮点安排?谢谢!
陈宏凯:谢谢文汇报记者的提问。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是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型展会,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三届,共计释放13000余项中国创新需求,展示968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94项国际国内待转化成果与高校优质成果,1283余家企业释放超500亿需求投入金额,共收到解决方案5842项解决方案,达成意向交易额近50亿,通过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对接率达50%。共设立18个国家馆和11个地区馆,吸引13个国家、25个地方政府参展参会,共举办73场专题活动,邀请310位行业大咖与嘉宾出席大会。今年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将重点打造“1+3+365”展会对接模式,即1个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3天展览展示+活动要素集聚全球化以及365天持续对接全流程。
首次亮相的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以“创无界,融未来”为主题。在内容策划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以高质量孵化发展促创新生态。设立一场聚焦“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论坛,广邀全球及本土优秀孵化界代表,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二是以科创嘉年华赋能科技企业及创业者,采用“1+N”的模式,即1档主活动+N档平行活动,打造24小时创业嘉年华;三是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项目与创业投资链接协同。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三大领域,面向全球征集了1000多个创业项目。同时,大会发动500多家全球卓越孵化机构,邀约200多家全球投资机构深度参与并推荐A轮融资前的硬科技项目,严选出了100多个优质项目进行现场路演,金融投资机构现场点评,以期促进项目与资本的精准匹配与投资促成。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2022年4月,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后,全国布局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刚才吴骏副厅长也提到希望武汉与上海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请问您能否介绍一下湖北省将如何推进两个科创中心的合作?谢谢!
吴骏:谢谢您的提问。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区域创新布局。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作为牵头部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上海、武汉两个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布局,是国家赋予地方的战略使命,上海和湖北“同饮一江水”,都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围绕这一共同目标、共同责任,我们热切期盼与上海加强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合谋创新发展之路,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是合作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高地。依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门户功能,合作推进上海浦江创新论坛、进博会,武汉东湖论坛、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共同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
二是合作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围绕原始创新策源、产业创新引领,加快湖北与上海创新平台合作建设步伐,实现科技人才充分互动、科技资源充分共享、科研攻关充分合作。聚焦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推动湖北与上海合作建设离岸、在岸创新中心,建设湖北-上海技术市场协同平台,实现两地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移转化。
三是合作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聚焦长江大保护,由湖北、上海联合牵头,共同建立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协商合作机制,联合加强长江上下游省市的生态环境科技合作,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创新典范。
吕静: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