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2011年08月19日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特制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如何?
    答:“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如何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地方共建产业化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集聚和培养人才方面有何成效?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入园兴办企业。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支持学生来园创业实践,形成了校区园区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认定了4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校一园、多校一园、校府共建等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园的快速成长。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形势如何?
    答:探索并完善科学管理体制与高效运营机制,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优势,是“十二五”期间新形势对国家大学科技园提出的新要求。

    问:《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校师生创业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创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的示范载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应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问:到“十二五”末,国家大学科技园预计达到怎样的规模?
    答:预计到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0家,三级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100家,园区可自主支配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依托专业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在孵企业8000家。“十二五”期间,累计毕业企业5000家,服务企业10万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0项,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80家,培育学生科技创业企业3000家。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充分发挥依托高校的创新优势,围绕优势学科,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师生的科技创业,提升服务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服务资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速创新要素对接和互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发挥高校优势,加快成果转化?
    答:依靠高校特色资源,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行业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企业需求与技术供给对接、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创新人才与科技型企业对接,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区域性战略联盟和业务联盟,加强联系与协作,形成区域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集群优势。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整合创新资源,培育企业成长?
    答: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扩大高校资源向在园企业的开放程度,整合校内研发力量,建立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创业服务机构入园新建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解决企业在运行管理、市场开发、资质认证等方面的问题,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借贷、入股、担保等方式为在园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孵化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新兴领域的企业,培育新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创业就业?
    答:强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功能,利用园区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优势,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探索设立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园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支持学生到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设立高校学生创业资助基金等形式,对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助,对已经从事创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等服务,吸纳更多创业人才在园区创业。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服务区域产业,支撑经济发展?
    答: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的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平台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能力。发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推动企业和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加快高校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探索有效模式,提升自身实力?
    答: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从硬件环境建设向软硬件环境建设并举转变,从常规性服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鼓励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队伍。探索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创新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问:科技部、教育部将给予国家大学科技园哪些支持来促进其发展?
    答:科技部、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纳入国家科技、教育的相关规划;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扶持力度,优先在相关科技计划中予以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推进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