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789号(科学技术类033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 引 号: 306-01-2015-476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15年08月31日 发布日期: 2016年03月04日
发文字号: 有 效 性: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789号(科学技术类0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部设立国家民族医药科学研究专项基金,推动民族医药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民族医疗科技发展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民族医药对于加快医学科技发展、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物医疗产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科技部同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工作。在规划制定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重要规划中明确纳入民族医药科研内容。中医药局等11个单位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要求大力推进民族医药发掘工作。在科技扶持方面,设立“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了涉及中药(包括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各个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标准规范建设等。2014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已设立“民族药物创新研究”课题方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特色疗法疗效评价及平台技术研究”内容涉及藏、蒙、维、壮、瑶、土家、朝、苗、畲、侗、羌、彝等12个少数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对藏医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蒙医治疗银屑病,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等11种民族医治疗特色及治疗优势病种,在12家民族医临床机构进行了5817例临床病例的回顾研究、2054例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对22种民族药成方制剂和33种民族药材的质量标准、化学成分、安全性或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对7个少数民族的16种特色诊疗关键技术进行规范化,并在23个医院和高校进行了推广应用示范。在规范和提升民族医临床特色疗法的技术和疗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公共卫生专项中设立民族医药项目,支持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并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纳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建设了苗医、蒙医等民族医重点研究室。

    二、对设立民族医药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的意见

    按照国务院2014年1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要求,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技术(专项、基金等)将统一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技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专项,并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统筹协调。

    目前,按照科技计划改革的总体安排和“十三五”前期战略研究工作,“十三五”将更加周密细致地考虑民族医药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医药的科技部署。目前,我们重点考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加强对民族医药研究的支持。前期,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等部门,组织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领域专家对民族医药的科技支持进行了认真研究。在今年组织凝炼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中医治未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单独设立了“民族医药特色疗法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传承与创新”研究任务, 重点支持民族医治疗重大疾病, 民族医理论、名词术语规范、特色诊疗技术、民族方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等的一体化研究。此外,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任务安排中,将充分考虑民族医药的特殊性,加强对民族医药的支持。预计“十三五”期间对民族医药的科技投入将有大幅增加。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 技 部
2015年8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