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78号(工交邮电类412号)提案答复的函 | ||
索 引 号: | 306-08-2016-566 | 发文机构: | 科技部 |
成文日期: | 2016年07月12日 | 发布日期: | 2016年09月27日 |
发文字号: | 国科提案高〔2016〕第7号 | 有 效 性: |
全国工商联:
全国工商联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一、大力推动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信息通信技术、电工电子及微系统技术、生产技术及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及物流技术多技术交叉融合形成的技术体系,对于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科技部专门设立了“智能制造”重点专项,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对我国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进行支持,累计投入研发总经费约80亿元,其中国拨经费约30亿元,陆续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国产控制系统销售收入已经接近市场总额的30%。自动化生产线逐步成熟,济南二机床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汽车冲压生产线等智能制造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骨科医疗机器人取得重大突破,取得医疗器械许可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应运而生,其本质就是新时期下的制造业信息化,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科技部牵头组织开展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已连续实施了近30年,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在34个省(市)开展了地方应用示范工作;建成了12个集团企业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面向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建立了6个中小企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服务12万家制造业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协作能力。“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的“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为我国装备实现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共支持了16个区域(广东、重庆、湖北、陕西、天津等)、5个行业(纺织、轻工、建材、印刷包装、注塑机等)开展应用示范,研发了150余种专用数控系统,研制了200余种数控化机械设备,实现了70余条数控化生产线的示范应用。
三、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的重大战略。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工作。一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研究制定了我部具体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台账,逐项落实。二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了《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牵头司局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梳理“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创新需求,发挥好科技计划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撑作用。三是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统一安排,梳理了一批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重点专项,积极推动立项工作。四是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参与推进1+X规划体系编制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
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打造中国制造业的“智慧企业”,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实施,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陆续设立“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智能机器人”、“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一系列的相关重点专项,以打造智慧企业为目标,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基础,从平台智能化、管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三个层面,系统构建我国智能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努力避免新一轮竞争中的“空心化”,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同时,继续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工程”,从制造业信息化和“数控一代”两个方向,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
感谢全国工商联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 技 部
2016年7月12日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打印]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