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
索 引 号: 306-32-2006-244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06年07月28日 发布日期: 2006年07月28日
发文字号: 有 效 性:
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

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四千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9.2%,高于去年一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达到1977.1亿美元和2182.5亿美元,占外贸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0.0%28.6%,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可以看到,我国高技术产品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在我国商品贸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调整我国商品贸易的结构、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在技术领域、贸易方式、企业类型等方面的高度集中更为突出,而在贸易伙伴和国内地区的分布上又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加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影响。本年度呈现的具体贸易特点分述如下:

一、进出口增势下降明显,贸易顺差继续提高

2005年高技术产品出口较上年增长32.0%,进口增长22.5%,分别比2004年的增长速度下降了18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200411日开始实施的“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这项政策使得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都下降了3-7个百分点,大大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

2005年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顺差继续增加,达到205.4亿美元,是2004年的5倍。贸易顺差的增长说明,出口退税政策虽然是针对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但税率的降低不仅影响到产品出口的增长,对进口的增长速度同样起到了抑制作用,这主要是受到我国高技术产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出口形式影响。大部分产品的出口是以进口原材料或中间品为依托,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并没有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增长。

                       

 1 高技术产品贸易情况(1998~2005

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类产品依然是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最集中的产品领域

从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技术领域来看,2005年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依然集中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领域。两领域的出口额所占比重达到92.4%,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的出口比重高达81.1%;在进口方面两个领域的比重总和更是高于20042.3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0.5%51.0%。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海外市场最主要的高技术产品,其中计算机类产品2005年占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48.0%,这主要是由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和驱动器等产品的大量出口所致。而电子技术类产品是我国市场对外需求量最高的高技术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2005年集成电路的进口额比上年增长34.6%,占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1.1%

三、进料加工贸易继续保持着出口的主导优势

2005年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8.1%14.2%,而进料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仍然高达75.1%,主导优势十分突出。[1]

 

2 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分布(19962005年)

 

[1]注: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等形式,其中一般贸易指我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以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货物的交易方式;进料加工贸易指我国境内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方式;来料加工贸易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我国境内企业按外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方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外方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交易方式。

1996年至今,进料加工贸易一直保持着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从增长速度来看,9年间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34.4%,低于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37.2%);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39.5%,分别高于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年均增速115个百分点。2005年,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有87.3%集中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领域。可见,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始终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而代表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一般贸易不仅所占比重较低,出口增速也明显不及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

四、外商独资企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稳固

    随着高技术产品需求量在全球的急剧增加,很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高技术产品的加工基地转入我国,如IBM、戴尔、惠普、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都在我国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各类企业中,三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均在1500亿美元以上,所占比重分别达到88.0%79.9%,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出口在全部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均超过了60%以上。

相反,其他内资企业的比重则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2005年国有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4%4.6%,进口比重分别为14.3%5.8%。随着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份额逐年提升,内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发展

从出口来看,2005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仍然保持着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前三甲的位置(除香港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转口地区),1996年以来,出口三个国家(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占当年我国出口的全部高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05年的比重为53.4%

从进口来看,1996年我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主要来自日本、欧盟和美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我国全部进口高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都超过20%,合计高达70%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东盟,占进口我国当年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9.7%,其次为日本、我国台湾省和韩国,分别为15.4%14.8%13.1%;欧盟、美国分别为9.5%8.1%。其合计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0.6%,比2004年高出1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依然是我国高技术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市场,而我国进口的贸易伙伴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以其更加强大的竞争优势抢占着中国高技术产品的消费市场。

六、东部沿海地区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集中地

按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货源地统计,2005年出口上百亿美元的地区有广东、江苏、上海和天津,四省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6%;同年,按产品进口的目的地统计,进口上百亿美元的地区有五个省市,除广东、上海和江苏外还有北京和天津,其中天津是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这五个省市的进口额占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也达到87.6%。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集中地,并且由南到北呈跳跃式分布,这有利于推进以点带面、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全方位扩散的区域发展模式。

编辑单位:科技统计分析中心         

发送范围:部领导及部内有关厅、司和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直属单位等部门的科技主管部门,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协科技委,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体改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