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 | ||
索 引 号: | 306-32-2006-245 | 发文机构: | 科技部 |
成文日期: | 2006年08月02日 | 发布日期: | 2006年08月02日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目前全国生产力促进工作有更好的了解、认识,现根据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1、中心数量
截止2005年底, 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达到1270家,比2004年有所增加。其中地方中心1190家,国家行业中心80家。地方中心中,有省级中心138家、地市级中心298家、区县级中心740家、乡镇中心14家。
从地域分布上看,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省分布非常不均衡。四川省拥有中心数量最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县及县级市,而海南、西藏、青海则分别仅有1-2家。
2、从业人员
据对2005年上报数据的119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据汇总分析,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共有从业人员15893人,比上年略有增加。
从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来看,15893名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3250人;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81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为254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915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7.6%。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人员占40.0%,35~50岁的人员占47.0%,两者共占总人数的87.0%。
3、资产状况
2005年,全国119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的资产总额达90.6亿元,比上年增加13.5亿元,增长17.5%。其中流动资产35.5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人均资产额达57万元。
从拥有基础设施情况看,2005年用于开展技术服务等活动的技术装备台数已达3.85万台,其中电脑2.0万台。拥有办公面积达100.2万平方米,人均63.1平方米。
4、政府及社会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
2005年,各级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总额达9.21亿元(包括实物折款),占中心资产总额的10.2%。其中科技部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为1.14亿元;省、地市、区县等地方政府的投入达7.70亿元,占政府投入总额的84%。
2005年,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得到非政府投入3.4亿元,其中原依托单位共向中心投入1.8亿元,社会其他方面投入1.6亿元,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稳步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联系政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的桥梁,其服务对象是多方面的。2005年,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人员培训服务、培育科技型企业等各项服务蓬勃开展,取得了可喜业绩。
1、咨询服务
2005年,各类咨询服务比上年有了较大增长。其中,技术咨询服务为66512项次,比上年增长了29.7%,居各项咨询服务之首;管理咨询达33599项次,比上年增长76.8%;其他咨询服务达29147项次,是2005年的2.2倍;协助企业申报计划为19614项次,比上年增长51.6%。
2、技术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2005年开展技术推广服务8168项次,比上年增长22.1%。技术开发和产品检测服务分别为3785项次和7157项次,较上年分别下降了11.1%和17.3%。
3、信息服务
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2005年共采集信息10741万条,提供信息5540万条,分别较上年增长122%和138%。但所获取的信息服务收入则下降了48.8%。
4、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
2005年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向企业导入技术3157项,比上年增长43.1%;引进人才16088人,比上年增长20.4%;组织交易活动1939项,比上年下降19.3%。
5、人员培训服务
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培训各类人员27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3万人次,增长59.4%。培训服务仍以技术培训为主,共培训人员232.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7.6万人次,增长72.2%;管理培训为25万人次,增长17.4%;其他培训17.1万人次,增长3.6%。
6、培育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育的科技型企业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培育企业7614家,比上年增长4.4%。其中尚在培育中的企业5920个,已毕业企业1694家。
7、拓宽合作渠道
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联系科研机构11411家,联系专家27426名,分别较上年增长9.3%和17.0%。积极与国外机构和企业合作,进行人员交流22407人次,引进项目1526项,引进资金29.2亿元。
1、服务企业数量
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增加趋势。2005年共为9.67万家企业提供了各种服务,比上年服务企业家数增长了5.0%。
2、为企业增加收益
通过接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企业也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生产力促进中心所服务企业增加销售额、增加利税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7.9%和27.1%,但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次减少了50.5%。
3、服务收入
2005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总收入为18.4亿元,人均创收11.6万元。各类服务收入中,技术服务收入居各项服务收入的榜首,2005年达到7.93亿元,其次分别为咨询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分别达到4.55亿元、2.27亿元、2.08亿元。
1、中心概况
2005年,国家级示范中心为106家,占全国中心总数的8.3%,其从业人员总数、总资产均占到全国总数的近1/3,获得的政府投入占41.3%。人均拥有资产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万元。
2、服务业绩
示范中心开展的信息服务项次占全国该项服务总数的84.7%,技术服务占全国的50.7%,其他各项服务项次占全国比重依次为: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35.4%、咨询服务26.2%、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26.0%、培训服务17.5%。各项服务收入中,技术服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0%,其次依次为咨询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培育企业服务、培训服务及信息服务,分别占示范中心收入的30%、10%、9%、7%和4%。
3、企业和社会效益
示范中心2005年共服务企业6.4万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300亿元,增加利税66.9亿元,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66.2%、27.8%及59.7%;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32.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7.3%;服务总收入8亿元,占全国总数的43.5%;人均服务收入17.7万元,比全国中心人均服务收入(11.6万元)高6.1万元。
1、中心概况
截至目前,科技部共认定了1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国家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仅占全国中心数量的0.79%,但从业人员数占全国数量的4.6%,博士数量占全国数量的7.5%,总资产占全国总数的7.5%,人均资产达到92.8万元,比全国人均数量高35.8万元,比示范中心的人均资产数量也高出32.4万元,重点中心获得的政府投入占到全国中心获得政府投入的21.7%。
2、服务业绩
2005年,重点中心开展技术服务4234项,占全国同类服务总数的13.2%,其他各项服务占全国同类服务比重顺序依次为:咨询服务6.1%,培育科技型企业5.7%,培训服务4.0%,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3.9%,信息服务0.5%。
10家重点中心服务总收入1.5亿元,占全国总数的8.2%;人均服务收入20.4万元,比全国中心人均服务收入(11.6万元)高8.5万元。
3、企业和社会效益
2005年,10家重点中心共服务企业14285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40.7亿元,增加利税7.5亿元,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14.8%、3.8%及6.7%;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4.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4.8%。
1、中心概况
科技部先后启动了九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重点省,分别为江苏、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广东、辽宁、山西和福建。2005年,这九个省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到651家,占全国中心总数的51.3%;从业人员数为68242人,占全国总数的42.9%;学士以上学位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7%;人均资产额37.5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57.0万元)低19.5万元;得到政府投入占全国总数的23.9%。
2、服务业绩
2005年,九个重点省的中心开展的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1.38万项,占全国总数的65.1%,其他服务占全国比重依次为:培训服务44.9%,技术服务41.9%,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39.5%,咨询服务29.7%,信息服务19.9%。
3、企业和社会效益
九个重点省的中心共为48077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占全国总数的49.7%;共为企业增加销售额787.4亿元、利税66.8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3.1%和59.6%;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34.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6%;服务总收入为6.6亿元,占全国总数的35.9%;人均服务收入9.7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万元。
编辑单位:统计分析中心 供稿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发送范围:部领导及部内有关厅、司和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直属单位等部门的科技主管部门,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协科技委,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体改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打印]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