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印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工作总结》的通知
索 引 号: 306-04-2005-411 发文机构: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05年11月18日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18日
发文字号: 国科办计字〔2005〕199号
关于印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工作总结》的通知

国科办计字〔2005〕199号


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防科工委办公厅、总装备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中国科协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
    “十五”计划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以来,我国科技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科技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十五”期间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主取得的重大成就,向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宣传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9月18日—29日在海淀展览馆举办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本次展览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获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而且引起了科技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现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工作总结”印送给你们,并对你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附件: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二OO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附件: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工作总结

    “十五”计划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以来,我国科技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科技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十五”期间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主取得的重大成就,向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宣传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向建国56周年献礼,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实施营造良好氛围,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9月18日—29日在海淀展览馆举办“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以下简称“成就展”)。与此同时,成就展的网络展也同期开展。本次展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科技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收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现将展览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展览的指导思想是以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国力为主线,围绕国家重大目标和战略需求,突破计划体系自身的界限,展示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示科技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重大贡献;展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成就和高新技术重大突破;展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为未来科技发展奠定基础。在展览内容上力求体现“高、新、亮”,既反映全貌又突出重点;在展览形式和展览效果上力求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有所创新;在展览组织上统一设计、精心策划,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勤俭节约、科学高效。
    本次展览以“新世纪·新科技·新成就”为主题,以实物样品、展板、图片、多媒体视频相结合,突出体现“高、新、亮”的特点。展场面积7800平方米。除国防科技展区(1000平方米)外,展览分“科技跨入新世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就”、“探索未知、开创未来”三大板块,按照九大主题,共遴选了“十五”期间所取得的416项重大科技成就,涉及参展项目单位约539家,其中重点展示了40个亮点,展出近千件珍贵实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成就和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科技在人口健康、公共安全、资源与环境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探索世界科学前沿和引领未来高科技发展的创新成果。
从展览现场来看,“神舟”五号返回舱、超级稻、中华第一钻、新型电动汽车、仿人机器人、防暴机器人等实物和模型,深深吸引了领导和观众,增强了展览和观众的互动性,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取得的成效
    这次展览是对我国“十五”重大科技成就的一次鲜活的总结和检阅。通过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新时期我国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对全面总结我国“十五”科技工作,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科技,提高社会各界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提高生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关注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领导赞誉,效果显著
    成就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开幕式后,陈至立国务委员参观了展览,她说,展览效果很不错,希望能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来参观,可以把展览保留到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期间再展。
    展览期间共举办了两个专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顾秀莲、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徐匡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等领导参观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有关司局和十个研究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
    9月22日,蒋正华、顾秀莲、热地、刘延东、徐匡迪等参观成就展时,不时向在场的专家仔细询问这些成果的技术特点和已经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在高新技术展区,他们看到国产基础软件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时,都为国产软件的健康发展感到欣慰;在煤炭液化技术展台前,他们详细了解了我国洁净煤的使用效率和规模,对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在自动化技术展区,他们在得知我国自行研发的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机器人已能通过网络实施异地手术后,纷纷为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能力的提高感到振奋。在电动汽车、超级水稻、食品安全、创新药物等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参展项目前,他们认真观看,详细了解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情况,嘱咐要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和医药。他们相信,“十五”期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一定会为“十一五”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26日,在“中国芯”、高性能IPv6路由器前,在“神舟”五号飞船模型、清洁燃料汽车前,在超级水稻、创新药物等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参展项目前,何勇等不时驻足观看,并仔细询问有关情况。他们对“十五”期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感到十分高兴,表示相信,我国“十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一定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9月27日,在近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里,路甬祥几乎走遍了展馆内的每一个展台。他对这些代表我国“十五”重大科技成就的展品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坚持下去!”,“不仅要发表论文,还要让它们尽快产业化,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 。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40多位部级领导也参观了本次展览。财政部在楼继伟副部长带领下专门组织了教科文司、国防司和预算司等司局共60人参观了成就展。
    2、社会关注,反响巨大
    成就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次展览不对外公开售票,通过组织观众前来参观。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观众近10万人次参观了本次展览。
    观众主要来自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组织了近5万名大学生参观了展览,中科院高能所、植物所、计算所、过程所、软件所、自动化所、地球所、电工所以及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机院、中联煤层气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展览。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国家地震局、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也组织了观众前来参观。另外,还有部分观众通过新闻媒体得到了信息,在持有有效证件情况下也被允许进入参观。
    展览期间,很多人都在“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的模型、3Tnet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仿人机器、清洁燃料汽车、太空育种、快速食品安全监测车、海水蔬菜培育、电子喷绘布料、节能型建筑等等项目面前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展区内采用的高技术展示手段吸引了大量观众,如基础展区的空中翻页、冰裂环境等项目让观众在娱乐中增加了对基础研究的兴趣,使广大公众全面了解我国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对科技提高生活品质充满信心,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
    9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邀请了十余位在大陆投资的台湾高技术企业代表参观了“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他们在国家高新区展区前驻足时间长达10多分钟,仔细询问了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和创新环境,并以台湾新竹工业园为参照,高度评价了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具有的优势。
    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对跨入新世纪我国科技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感到自豪,对我国在未来15年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充满信心。
    3、宣传广泛,报道深入
    成就展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0日,共有27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进行了报道,报道量达147篇,约21万余字。此外,利用科技部门户网站、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络平台也做了相应宣传,其中,科技部门户网站访问数在9月19日达到了10159次,在展览期间平均日访问数为9220次,形成了成就展宣传报道的高潮,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十五”成就展的关注度,增进了对“十五”期间科技重大成就的深入了解。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在展览期间对科技成就展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报道。新华社连续每日刊发多篇新闻报道,分领域介绍“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各中央媒体在展览的各个阶段,多次以头版头条对展览情况进行了报道,《经济日报》还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对成就展进行了连续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都纷纷设专版全面介绍“十五”期间科技成就,《瞭望》周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对“十五”科技成就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联播等节目中对展览进行了多次报道。新华网、中国网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重视,两网对国家“十五”科技成就展网络展进行了专题链接,新浪、搜狐等大型商业网站也对展览报道进行了全面转载,连续刊发活动情况。
    4、虚拟展示,面向全球
    网络展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展出后受到积极关注,对实物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深化和延续。此次网络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音频等多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时空自由的浏览平台,形成了一本数据量丰富、新颖生动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电子杂志。
    在2005年9月18日至11月15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共有2万人访问了网络展,访问了 16万个页面。网络展也受到了来自国外观众的关注,在2005年9月18日至10月9日的22天时间里,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28个国家的受众通过网络浏览此次网络展。
    三、主要经验
    成就展之所以取得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组织保障、协调有力
    自决定举办“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以来,成立了由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任组长、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任副组长,以及其他9个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领导小组和由科技部相关司局组成的筹展办公室,在展览期间成立了展览指挥部,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任总指挥,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任副总指挥。展览筹备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克服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财政部为展览专门安排了经费,保证了展览的展示效果;国防展区为满足保密要求,总装备部新技术局组织搭建了9米高的隔离墙,解决了场馆保密性差的难题,同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加班加点,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了国防展区的组展和布展工作;北京市政府专门召开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部市工作协调会,会议就展览的供电、安全保卫、消防和交通输导等工作进行了协调,这次会议为确保成就展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在组织展览项目、提供展板素材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展览的预展和展前审查时,领导小组成员都亲临现场,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在两个专场举办期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组织力量,共同参与接待工作,使专场领导的接待安排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确保了专场的效果,得到了各方面领导的认可。
    2、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在整个展览设计、脚本编辑和项目征集过程中,成就展筹备工作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本次展览的基本设计思路:
    一是突出“新世纪、新科技、新成就”的主题,力求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大事、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等时代主题。
    二是突出重点、亮点。展览不求面面俱到,不追求大而全,而要精、有亮点。重点展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温气冷堆、电动汽车、仿人机器人系统、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抗糖尿病新药—“太罗”、渤海大油田系列开发技术、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研究、大陆钻探工程以及华为、奇瑞、振华自主创新企业等近40个亮点,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的理念,突出展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三是加强总体,统筹兼顾。在研究总体框架和布局时,从我国科技工作全局出发,不只反映科技部门的工作,而是要体现“大科技”的思路。通过反映重大专项、基础研究、知识创新工程、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和科普活动等取得的成就,展现了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
    3、统一设计、精心策划
    在整个筹展和展览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即:统一设计、体现特色、全貌协调、突出重点。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强调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体现,同时形式又要服从内容。不把落脚点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在展架设计上力求突出主题、形象生动。如:总况展区采用金碧辉煌的殿堂(馆中馆的形式)设计理念,其寓意为我国科技事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信息领域以光盘造型和旋转芯片造型为代表的展台设计,寓意信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农业展区以抽象的田野和篱笆的造型做依托,中心运用粮仓的造型,寓意科技为解决三农等问题取得的丰收景象;基础研究展区以创新之源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是科技之源,是各领域科学研究的基石。
    4、勤俭节约、科学高效
    筹展领导小组组长、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每次召开办公会都反复强调,展览要本着厉行节约和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进行。从筹展、布展到展览过程中,筹展办公室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科学高效办展览的原则。在筹展期间召开会议和办公费用都精打细算,尽量利用现有办公条件,降低筹展成本。
    此次展览时间紧、任务重,自5月中旬正式启动筹展工作以来,各展区负责单位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除了正常设计和文字工作之外,共征集重大科技项目416项,实物、模型1000余台件。场馆共设计搭建户内展架近7000平方米,搭建开幕式台、户外展示区及户外装饰占地约2000平方米。喷绘制作灯箱及展板约3000平方米。编发了19期工作简报,编印了5000册科技成果汇编。制作了15分钟的电视宣传片《辉煌十五》。
    5、以人为本、贴近群众
    由于科技项目、研究课题相对来讲离公众生活较远,不乏玄奥的高深理论,甚至有些项目标题都让观众看起来感觉艰涩难懂。为了让本次展览更加贴近群众,让广大观众切实体会到科技就在身边,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筹展的开始阶段,邀请了《科技日报》一些同志参加到脚本编写工作中来。尽量用科普化的语言来描述成果内容,并营造振奋人心的气氛,让人过目不忘。
    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尽可能采取展板以外的展览形式,如尽可能用实物模型来丰富展示手段,采取一些高科技手段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如高新展区机器人项目、基础展区的冰裂环境等项目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保证展览的现场效果,根据展览指挥部的安排,从北京有关院校临时招聘了26名大学生,经过培训担任现场解说员,为展览增添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6、多种渠道、广泛宣传
    宣传工作是做好展览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宣传工作,筹展办公室提前进行了宣传策划,拟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在展览前专门召开了成就展新闻通气会,与中央新闻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从报纸版面、新闻时段的安排到专题片的拍摄,都得到了媒体的大力配合。
    展览期间,各新闻媒体积极配合,围绕展览主题,及时刊发了大量持续深入的报道,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展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十五”期间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成果,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因特网上用“‘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作为关键词,经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约有203,000项符合“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的查询结果;经百度引擎搜索,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5,800篇,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宣传报道的影响效果。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已经拉上胜利的帷幕。我们相信,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的成功举办将在科技发展的历史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我们也坚信,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将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必将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